雞和人都一樣 好環境打造好氣場

2022-09-07

 

  近來「蛋」在養生防老的地位越來越受重視,根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證明,每週吃12顆雞蛋並不會升高血脂及血液膽固醇;日本抗老醫學博士白澤卓二也指出,每天早餐吃2至3顆水煮蛋則有助於減緩失智。在食安問題日益嚴重的環境下,我們要怎樣才能挑選安全的蛋呢?
  
  從前婆婆媽媽的經驗傳承,挑蛋要挑蛋殼粗且大,而紅褐色的比較營養......,但這些挑蛋經驗,直到她怡君研習獸醫專業後才被顛覆。怡君,獸醫碩士,並自創人道雞蛋品牌,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教大家怎麼挑雞蛋,原來老或弱雞產的蛋殼才會比較粗糙比較薄,相較於年輕母雞產的蛋殼較厚,較不易受病原入侵,選小蛋風險較低;而蛋殼顏色主要源自於雞種,營養價值取決於飼料來源,這些專業知識,您了解了多少?
  
  在養雞的專業上,怡君注重食材的安全,為雞隻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以產生健康的雞蛋。怡君認為養雞就要順應雞的天性,像是仿樹枝的棲架供歇息,有沙浴場供其自行驅蟲,還要有自由活動的空間及隱密的產蛋區,甚至能在戶外奔跑曬太陽。除了基本的疫苗,需厲行統進統出,才能於空舍時徹底消毒與殺蟲,如此一來就能為雞隻打造健康無需用藥的環境,自然也大大降低人類吃到有藥殘雞蛋的風險。
  
  養雞不同於養小孩,工作上,她可以理性的判斷與打造屬於雞隻的理想棲息地,但教養孩童的過程中,卻常常會牽涉到自己的童年經驗而無法事事如意。
  
  怡君的父母離異,爸爸脾氣大,且多用打罵的方式教養,耳濡目染之下,讓牡羊座的她也習慣用相同的方式面對各種問題,甚至跟家人相處也多有摩擦與抱怨。沒有快樂童年的她,從小到大都體弱多病,也成為醫院的常客。
  
  沒想到,當自己成為孩子的媽媽,也常無法忍受孩子的負面表現。有一次,稚子無意中使學步中的妹妹後腦著地,她氣得把兒子一把推去牆角,造成兩個寶貝都撞傷頭,自己當下也急得哭成一團。無形中,兒子也有樣學樣,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用相同的方式打罵娃娃,看起來像極了發脾氣的自己,這才使她驚覺不對勁。
  
  怡君的媽媽看到她這樣也心疼,推薦她一起到太極門練功來改善健康與脾氣。練氣功讓她身體很快就改善了,而師兄姊們常是笑容滿面,這讓她決定儘快改掉對家人的暴躁脾氣。
  
  雖然知道對孩子要用愛的教育、孝敬公婆、跟家人和睦相處等道理,但人的惰性很高,實在很難知行合一,還好,現在的她知道不論人或動物都受環境影響,她只要常常親近光明良善的會館,有師父的引導,師兄姊分享好的心得,讓她潛移默化,漸漸學習成為一個溫柔明理的人,不用再擔心自己的錯誤身教會讓孩子學到暴力行為。好環境,讓人保有正向與快樂的氣場,自然也會健健康康。
  
  從怡君的例子中,可以看見「觀察學習」與「模仿」在行為養成中的重要性。這兩個概念,源自於心理學家Bandura所提出的社會學習論。其中,Bandura認為個體可透過觀察楷模的行為而學習其表現。著名的心理實驗「Bobo doll」,幼兒透過觀賞成人對充氣娃娃的粗暴行為也因而有侵略性的表現。因此,古言「身教重於言教」便是此理。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語文表達能力越來越好,我們發現孩子常會講出一些連我們大人都沒有發現的口頭禪,像是「掰囉、可是⋯⋯」,極似彼此的口吻,常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也提醒著我們,父母真的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的。
  
  好榜樣很重要,可是為什麼我們又常常做不到呢?因為父母也是人啊!當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會觸發父母心底對於規則或服從權威的信念,忍不住大發雷霆。另一個原因則與照顧者本身的身心狀態有關,對剛創業、稚子年幼的年輕夫婦來說,家庭和工作的壓力不小,筋疲力竭會讓人失去耐性、容易忍不住抓狂,而憤怒則會波及孩子。處理親子問題時,該先處理的可能是父母的情緒,而不是孩子;父母的改變,也會讓孩子跟著改變,因為孩子正在「觀察學習」與「模仿」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