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我,各自的師徒情緣

停止暫停 播放有聲書
謝淑玲 2017-07-02

 
謝淑玲認為在太極門裡,師父給弟子的遠遠超過弟子所想像得到的,師父肩負傳授專業知識、技能、品格與教養的責任,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真締。
  淡水河遠眺觀音山夕照是北台灣一大景點,事實上觀音山除了風景優美,還盛產安山岩,這種石材質地細密硬度高,而且隨著時間長久更顯得光澤明亮,十分適合石雕。古今相傳觀音山福地山水,觀音山麓的五股鄉孝義路可說是全台灣人口最多的地方,這個人口數包含看得到的跟看不到的加總。因此從小在觀音山麓墓仔埔長大的我,是個石匠的女兒,早年父親從事墓碑及廟宇石作雕刻,後期甚至也包辦造墓土水及撿骨等相關工作。

  因為父親從事傳統工藝,再加上國人重生死敬鬼神,從小五股鄉孝義路整個山頭遍布的墓仔埔就是我的後花園,墓地草色長短隨著不同季節變化;父親工作中的墳墓廟宇石雕壁畫,則是我的故事書,刻劃著一則則忠孝節義故事。而每年清明前後,絡繹不絶上山祭祖掃墓的人潮,更讓我親眼見證慎終追遠精神,這些傳統華人儒道思想自然而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傳統的武功、技術、工藝的傳承裡,師徒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太極門就是其中一例。受儒道文化影響,華人傳統師徒關係往往是要求尊師重道,而師父和徒弟一起生活,師徒之情超脫金錢費用,猶如另一種父母與子女形式的關係,這種關係是終身的,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而傳統拜師儀式也是結誼儀式之一,我在父親身上就見到這種精神的傳承。

  印象中,父親常會到當時大橋邊,即是現今台北橋下,向他的師父請安,逢年過節還會帶著我們五個手足前往。因為年幼,父親跟他師父的交談內容早不復記憶,但是總可以感受到三歲即喪父的父親在他師父那裡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十分愉快自然。當時大橋邊有家潤餅捲很好吃,每當家裡出現了潤餅捲,我們就知道父親又去師父家了。日後我父親也收了兩個徒弟傳授技藝,他們跟隨父親好幾年作石雕,住在家裡為父親工作,父親除了傳授功夫技藝,同時還供應徒弟的日常生活所需。這樣緊密的情誼,即使後來徒弟出去自立門戶,仍然不變。

  隨著父親過世,這些人事逐漸遠離。而有幸的是,我成年後因緣際會下,成了太極門神氣家族的一分子,在這裡我也如同當年父親拜師學藝一樣,遵循古禮拜師儀式,敬呈紅包敬師禮,懇請師父收我為弟子,練氣功學武術,更在師父的身教言教中體會人生大智慧。「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同樣有師父引導的我,這才明白為何父親當年老愛往大橋邊台北橋下跑。

  師父給弟子的遠遠超過弟子所想像得到的,這樣的師徒關係裡,師父肩負傳授專業知識、技能、品格與教養的責任,在太極門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真締,而絶非現今技藝補習班裡,學生支付學習費用,在一定的時間裡上課跟老師學習,一旦課程時間結束,則雙方責任義務也終了。師徒承傳這種古老的精神,純樸的心意,對照現今利益掛帥的社會,反更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