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梵蒂岡——信仰、勇氣與人生的突破

停止暫停 播放有聲書
琦芸 2025-10-31

 
透過每日的練功、祈福與自省,讓琦芸即使面臨病痛考驗,仍可擁有源源不絕的勇氣去挑戰未知,持續守住「助人」的初心。(2025年拍攝於義大利)
  我從未想過,人生過半百,竟能迎來如此深刻的突破與挑戰——從健康谷底到踏上義大利教廷,這段非凡旅程,是我這輩子最勇敢的一次!

  2021年,健康檢查發現我罹患罕見的「庫欣氏症」,每百萬人僅約十人會罹患此病,是一種罕見的腎上腺疾病。那時正值疫情期間,得知必須開刀,內心充滿忐忑。雖然手術成功,但術後的暈眩與厭食折磨了我兩個多月,體重驟降十多公斤。期間,我靠著腹式呼吸與氣功穩定身體,但真正讓我走出谷底的,是心態的轉變——那是因為在神氣家族練功才能有的心態轉變。我不再執著於「為什麼是我?」而是勇敢對自己說:「接受它,面對它,從此刻開始改變!」隨著時間過去,我逐漸康復,也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梵蒂岡聖彼得教堂大殿內肅穆莊嚴,所有人靜靜前行,瞻仰教宗遺容,獻上最深敬意。
  曾經,病痛讓我害怕遠行,但我心中一直有個榜樣——我的師父洪道子博士,八十多歲高齡仍為世界和平奔走不停。他的身教提醒我,不能因困難而停滯,更要持續守住「助人」的初心。2023年,我隨太極門親善文化訪問團前往美國聖荷西,參加國慶日紅白藍大遊行,揮舞扇彩,散播善與愛的能量;2024年2月,我又跟隨師父到印度,參與蒙特梭利教育創辦人甘地博士的追思會。2025年4月,當教宗方濟各辭世的訊息震撼全球,我與兩位師兄姊在10分鐘內果斷決定出發,代表師父向這位偉大的靈魂致敬。

  4月25日,我們在烈日下排隊四小時,只為瞻仰教宗遺容。大殿內肅穆莊嚴,所有人靜靜前行,嚴禁拍照,以示最深敬意。教宗方濟各不僅是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更是全球和平的推動者,他提倡宗教間的理解與尊重,致力社會正義與和平。葬禮當天,25萬人齊聚聖伯多祿廣場,我與來自170國的政要、超過50國元首一同靜默致敬。當靈車前行,沿途超過30萬人鼓掌送別,我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它能讓人團結,讓世界充滿希望。

  這次義大利之行,所有交通、行程與餐食都由我們自行安排。雖是我第一次踏上義大利,卻處處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地鐵裡,法國媽媽主動協助我買票;郵局男士耐心教我填寫寄件單;車站的女士鼓勵我:「別擔心,時間到了,月台號就會出現在看板上。」這些簡單的小互動,讓我更珍惜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心懷善念,世界就會回應溫暖。

  我很感恩能在太極門練功。師父常鼓勵我們:「有能量、有勇氣、有希望。」每日的練功、祈福與自省,讓我更清楚自己的方向,也讓我擁有源源不絕的勇氣去挑戰未知。踏出舒適圈的那一刻,我才發現世界比想像中更遼闊、美好。一切親力親為後,我驚覺自己遠比想像中更堅強、更勇敢!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終於真正體會這句話的意涵。

  教宗方濟各雖已安息於羅馬聖母大教堂,但他的精神將永存人間。而我,也期許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裡,跟隨我的師父洪道子博士,學習愛世人的廣大心,用愛與勇氣,為世界帶來更多善與溫暖;用良心與誠信,傳遞更多和平與希望!人生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才開始,而是當我們勇敢踏出第一步,才有機會創造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