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大玩偶
廖秀琴 2012-02-16
這樣的心理抗拒與矛盾,隨著孫子即將滿月,達到了最高點。看著未滿月的孫子,那一顰一笑可愛的臉龐,不論是白天、夜裡哭得震天價響,或是換令人掩鼻避之唯恐不及的尿布,這些點點滴滴,再再都會牽動我內心深處,那份被孩子純真感動的親情。
但是面對隔代照顧可能的種種狀況與付出,又讓我猶豫不已,此時腦際浮現我的師父太極門掌門人洪博士曾對我說的話:「做事不能只挑喜歡的做,不喜歡的事要學習歡喜的去做。」又說「緣份在的時候要珍惜」。想想,自己是兒子與媳婦最信任且能夠把孫子照顧得很好的首選,站在婆婆媽媽的立場,我沒有堅持推辭的必要;再加上和孫子建立的親情,會使我更珍惜能夠參與他嬰兒期成長的機會;透過不斷轉念的功夫,放下內心的罣礙,和先生商量後,我自台中北上與兒子媳婦同住,一起照顧那可愛的小人兒。
到了台北住在大廈如鴿子籠的日子,讓我更加懷念自己在台中透天厝的寬廣。白天兒子媳婦都上班,雖說是我在照顧孫子,但在和他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往往反而是在逗弄孫子的當下,紓解了我心中的無聊與對環境上的不習慣。但是人終究是人,難免還是有情緒,每每在心情煩悶時,師父的話語總會適時出現,「用玩遊戲般的心情來工作」,這時就會提醒自己,照顧孫子要用歡喜自然的心情,孩子的感受力是敏銳的,孫子也會很自然地用愉悅的心情與我互動,祖孫倆常常你一句「咿」、我一句「呀」的彼此逗開心,咿咿呀呀的可以聊上好長的時間。我曾和女兒說,孫子好像是我的大玩偶,女兒倒是說,「看侄子那麼高興快樂,媽,妳才是他的大玩偶和他的大搖籃哩!」這說法很有趣,聽了心裡挺樂的!
親友常常會問我,和兒子住在一起又帶著孫子,和媳婦相處有沒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反而不是問題。在太極門練功十九年,除了身體越練越健康、心情輕鬆愉快之外,更大的收穫,是我擁有一大群可以談心的好師兄好師姊。我會利用晚上的時間去道館練功、談心,不但可以轉換一天疲倦的心情,還可以在和師兄姊分享的過程中,讓自己獲得更多快樂的能量,把這樣歡喜能量帶到家裡去,也感染了家中的每個人,無形中增進了家庭和樂,使彼此的感情更融洽。
師父常提醒弟子「要用同理心去貼別人的心」,這使我能避免以婆婆的角度去干涉兒子媳婦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畢竟兩代間是有觀念上的不同,所以對於他們的意見,我都樂於接受,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而固執己見。
因為兒子常加班,所以,我多利用晚餐的時間,和媳婦一起分享孫子一天的概況和彼此的看法,藉著這樣的心情交流,因為了解而更懂得對方的愛與關心,媳婦就像是我的女兒,彼此尊重、相互包容,這對我們兩個女人同樣愛上兩個一樣的男人而言,是種不言而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