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物理救星
陳一萱 2012-04-24
高二時,重點科目加入物理和化學,於是我的噩夢從此開始。我原本就對自然科學的科目較不感興趣,也較少接觸,加上發現自己不擅長數理科之後,就更加排斥;每次想到物理、化學加上數學,我就非常害怕與恐懼,因為上課常常聽不懂,又跟不上進度,學業成績也因此一落千丈。甚至曾經壓力大到夢見自己在學校上課,但是老師講什麼我全部聽不懂,好像聽外星文一樣;最後,當我決定放棄聽課、趴下來睡覺時,赫然從夢中驚醒,嚇出一身冷汗。
放寒假之前,學校提供給學生可以轉換類組的機會,當時我好想轉到社會組,但是因為轉組就必須轉到別班去,而我捨不得離開班上的好朋友,加上父母勸說大學學測也要考自然科,如果真的不喜歡第三類組,那等高三再轉也不遲,於是我最後選擇保持原狀。
不過我內心卻很痛苦,因為數理科都聽不懂,但是身邊的同學卻讀得如魚得水,我甚至懷疑是不是我智商比別人低,所以成績才慘不忍睹。直到有一天,在太極門聽到師父讚美我們:每個人都很棒,要對自己有信心!我當下就告訴自己:既然師父對我們都這麼有信心,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
我開始調整自己的讀書方法,請老師針對我的程度給予建議,也向成績好的同學請教他們的讀書方法。參考別人提供給我的好建議後,我擬定一套讀書計畫和進度表,再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邊讀邊修改讀書計劃,最後終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好方法。
完美的計劃表需要搭配務實的執行,才能發揮功效。然而,我的執行力卻只有三分鐘熱度,因此上高三時,物理仍然是我的頭號宿敵。那時,師父提醒我:「讀書,是為了學習做人處世的道理。」剛聽到這句話時,我心中非常納悶:「我以後又不打算攻讀物理的相關科系,這些學科我畢業之後就不會用到了呀!這和做人處世有什麼關係?」之後,我一直反覆思量師父的話,才突然領悟到,原來成績是自己的讀書習慣造成的,而自己的讀書習慣其實是反應出自己的個性。
於是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缺點,發現我常常做事就是三分鐘熱度,熱血過了之後,這件事就被我拋諸腦後;而我做事總是挑喜歡的事情才要做,吃飯也是先挑最愛吃的菜,其他通通不在乎。
反省後才發現,一切都是自己個性上的缺點造成的,所以下定決心要修改自己的個性。於是,我改變自己做事的習慣,從最不想面對、最討厭的開始處理,所以我要求自己每次都從物理開始讀,在讀書之前先練功,讓自己在精神最好、心情最愉悅的時候,讀最害怕、最討厭的科目;讀完之後,就會覺得已經沒有比這還要更困難的問題了,因此接下來的科目也就順利的念完,終於將自己好不容易擬定的計畫表一步一步的實踐。
剛開始修改自己時,覺得非常痛苦,因為要勉強自己去面對害怕的事物,內心還是有點想逃避,因此努力了一陣子,成績仍然不動如山,實在令人灰心,但是想到師父鼓勵弟子的話和溫暖的笑容,還是咬著牙繼續堅持下去。
隨著時間的累積,習慣之後自己也慢慢調整心境,漸漸的讀物理不再是苦差事,反而會有點期待把今日的進度完成;此時,成績也就隨著自己嘴角的弧度越來越上揚,到了七月大學指考時,物理科的全國頂標是57分,而我的成績拿到73分,相當於PR值97。我從來沒有奢望過自己可以拿這麼高分,但是透過修改自己的個性,卻讓我突破自己,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我很感謝爸媽從小帶我進入神氣大家族,讓我在遇到困難時,有明師指引我找到正確方向,還有許多師兄師姊替我加油打氣,也很感謝我的師父洪道子博士,教我勇敢面對自己的缺點,並修改自己的個性,讓我關關難過關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