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遊戲的心快樂教學
劉意君 2012-05-06
記得剛擔任教職時,我是個非常「嚴厲」的老師,不但對自我的要求非常高,也對學生設了相當高的標準,總認為身為一個老師一定要把學生教好,所以我無時無刻都在努力的找出學生的缺點並加以糾正,對於學生好的表現常認為是理所當然,於是乎師生的關係常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家長也常敢怒而不敢言。
為了當一個盡責的老師,必須讓學生的缺點越少越好,於是常可看見下課時候「認真」的我,仍在對學生耳提面命;甚至於放學後,還會留下一些需要個別指導的學生,加強指導,在他們達到我的標準之後才由我一一送他們回家。
然長久下來,不但讓我心力交瘁,連健康也亮起了紅燈,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總覺得自己對不起學生,有愧於職責。在遍訪名醫,當了好久的藥罐子之後,終於,我遇見了貴人,讓我得以進入太極門練氣功,讓我的人生徹徹底底的改變了。
練功之後,師父的言教身教,讓我不再只當教書匠了。我體會到教學的本質應該是要讓每個孩子每天都能快快樂樂的學習,更要落實因材施教。尤其看到師父對於每個弟子的用心與耐心引導,更讓我不斷地省思:學生學不會,是不是我的教學方式不適當才無法收到效果?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學得快又好。
心想我最喜歡聽師父說一些小故事,從故事中常能讓我體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也更瞭解師父的心。於是說故事、聽故事、想故事到創造故事,成為我與孩子們的最愛。為了讓孩子們接觸更多的題材,我努力的涉獵各種不同的書籍,再將故事融入教學中,期能啟發孩子批判思考的能力。
課後常有小朋友圍繞著我想早點知道故事的發展,眼看機不可失,於是我將相關書籍放在閱讀區讓他們自由閱讀。慢慢的班級讀書會形成了,讀報教育也有了圖文並茂的成果冊。
有許多家長告訴我,孩子常常絞盡腦汁完成教科書以外的作業卻不以為苦,而家長看著孩子不斷地進步與成長,也都希望能陪伴孩子走一段精彩的求學路。於是家長讀書會也誕生了,先從短文開始分享,再進入書籍的閱讀,親子互相觀摩勉勵,常有讓人驚豔的心得出現;有些家長甚至拿到辦公室分享,將我們的好心好念擴散出去,讓更多的人受惠。
入門練功後,我除了找回健康,更從師父身上學會了如何做一個老師,而我也非常珍惜和學生一起學習的日子,因為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驚喜。在家庭訪問時,我才發現原來家長每天都很期待簽聯絡簿,因為他們也很想看孩子給老師的話,有時更能從老師的回饋中去修正自己的教養方式,所以兩年一到要交接班級時,是最難捨的時刻,不只對學生、更是對家長有一份難捨之情。
我改變了,在師父的指引下,每天的教學不再是工作而是遊戲,不但自己玩得盡興,學生也樂在其中不斷地自我突破,更兩度獲選為桃園縣特殊優良教師。感恩師父的教導讓我不但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他人。很慶幸自己能把握住人生的轉捩點,入門練功,不但讓我脫離了病痛的深淵,更讓我能以快樂感恩的心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