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創意人樂當爸爸的學步車
2012-05-20
謝淑如從小就跟爸爸很親,回憶童年,最喜歡爸爸帶她出去玩;她常在父母房間睡著,聽到爸爸走了進來,還繼續裝睡,只因貪圖爸爸背著她上樓到她自己臥室的過程。現在謝茂森已中風兩年,必須坐著輪椅,謝淑如對父親除了有細心的照顧,彼此互動中也充滿歡笑。
然而其實以前的謝茂森,在兒女的眼中,並沒有像現在這麼開朗。謝淑如說,父親很早就退休了,母親過世得早,父親朋友也不多,生活突然沒了重心,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早上叫兒女們起床,以及晚上煮好飯,等兒女下班回來吃飯。其他的時間,都在看政論節目。
「有天晚上八點回家,發現燈沒開、電視也沒開,爸爸就這樣坐在那裏痴痴等孩子回家。」回想起那段時間,只為了兒女而活、卻沒有生活目標的爸爸,謝淑如不由得心疼得眼眶泛淚。
謝淑如在太極門練氣功多年,因為捨不得父親過這樣的生活,以及身體上有糖尿病等病痛,因此建議他一起到太極門練功。謝茂森不希望自已的疾病拖累兒女,於是答應了。
更讓謝淑如開心的是,謝茂森在與師兄、師姊的互動中找到生活的樂趣。他買了茶具,也常買茶葉,每天到太極門道館和師兄師姊們一起泡茶談心。他也知道很多中國民間故事,過去沒有發揮的空間,但在道館裡,便有機會常和師兄師姊分享這些忠孝節義的故事,每每說得眉飛色舞。
「爸爸入門後,整個人完全不同了!變得有自信、也有了目標。」謝淑如感動的說。
謝淑如說,以前父親每天看政論節目,往往看得情緒非常激動,還會在報紙上討厭的政治人物臉上塗鴉。謝淑如認為這樣並不好,常和父親爭吵,「就覺得自己是女兒,有責任告訴他什麼是對的!」然而父親回了她一句話:「你也沒修得多好!」
這句話點醒了謝淑如,讓她省思到自己脾氣並不好。謝淑如說,自己以前容易發脾氣、決策力也強,別人不聽她的,就會生悶氣。她於是想起,在太極門練功,師父曾告訴她:「幫助家人前,要先修改自己」、「要用和緩的方式溝通」,她於是漸漸磨掉自己的驕傲和急躁,並體會到:「和父親太親,往往態度會變得輕慢;雖然吵過也就算了,但經年累月後也會傷感情。」而謝茂森在入門練功之後,找到了生活的寄託,也漸漸變得較不會被政論節目影響情緒了。父女因為同在太極門練功,平時生活也有了共同的話題,互動更加融洽。
謝茂森因為飲食習慣的問題,在兩年多前中風,必須靠輪椅行動。不過由於在太極門練到了歡喜的功夫,師父也告訴他「要多開口說好話」,使得他不因此唉聲嘆氣,很努力做復健,到醫院時也常開口和人聊天,同時一邊勤練功,不但氣色越來越好,頭髮也由白轉黑。
剛開始,謝淑如和姊姊或弟弟幫父親換尿布、教他學走路時,謝茂森總很不自在,也覺得自己很沒用。但謝淑如告訴他:「小時候你幫我們換尿布、教我們學走路,現在我們正好有機會孝順你啊!」謝茂森才漸漸放下了罣礙。
謝淑如說,若依父親入門練功前的個性,中風後絕不可能用這麼樂觀的態度面對,「爸爸現在不但氣色紅潤,還越老越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