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更勝當年勇
李光欣 2012-05-31
今年剛好是淡江山社五十週年,學弟在臉書上號召老、中、青校友們來個「雪山七路會師」,愛山成痴的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有一天,看到臉書上出現了這麼一段對話——有位學妹慫恿我改路線:「學長,我看你保養得不錯,要不要改去聖稜線?去跟學弟妹們嗆聲,說年紀只是數字而已,不代表老骨頭就一定體能差。」走一趟聖稜線少說要花上七天時間,另一位學妹接著留言:「光欣要照顧爸爸,時間排不開,不然以他的體力絕對沒問題,去年有跟他去爬過大山,看他還挺能走的。」
這位學妹所言不假。去年,我去了一趟合歡北峰和西峰,行家都知道,這條路線算得上「又臭又長」,跟「長」在公路邊的合歡主峰和東峰,完全不同等級。我「封山」十多年了,出發前,其實心裡還有點怕怕的,擔心萬一狀況不佳會拖累全隊,結果卻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第一個發現我的狀況好得出奇的,是我們當年附中山社的社長,同學這次是專程來「陪走」一天的,所以只揹了個小背包就上山了,他看我揹著大背包、還能一路跟他說說笑笑,忍不住問了一句:「ㄟ,你平常是怎麼練的?怎麼覺得你的體能跟高中時候差不了多少?」「我就練氣功而已,你也知道我媽走了,我得照顧老爸三餐,哪來的時間操體能啊!」我也實話實說。
第二天,重頭戲上場!雖然是輕裝單攻北峰和西峰兩座山頭,但要命的是,越過北峰後,下到最低鞍部,垂直落差超過500公尺,差不多就是一座101大樓的高度,而且路陡到需要拉繩子。學弟大雄當年也是「超人」之一,後來聽他說,下到鞍部時,他回頭一看,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只差沒當場哭出來:「媽呀!等會怎麼爬得回去啊?!」但回程時爬這段陡坡,我也只是覺得「還好」而已。
不過,我倒是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合歡北峰海拔3422公尺,在台灣百岳中,說高不高,但空氣也夠稀薄了。這一路走來,我盡可能運用太極門師父教我的功法,尤其是休息時,以前我都是張大了嘴巴、像狗一樣猛喘氣,但這次我卻是慢慢吸、慢慢吐,要不了幾分鐘,感覺體力又回來了,又可以繼續往前衝。就這樣,幾乎是一路馬不停蹄直奔回營地,比第二批到達營地的人,整整快了40分鐘。
練功多年,有了氣功加持,再加上將心情隨時保持輕鬆、愉快,現在我對自己的體能狀況相當有信心,計劃7月初爬完雪山後,7月底再去一趟奇萊。沒想到,自己年近五十,還能有體力遨遊山林,原本以為只能在山下「想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