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心花開
吳燕瑛 2012-07-03
其實我也很驚訝,那次的展演經驗實在太棒了!回想民國87年太極門以「旗開揚善鼓正心」文化展演為國家慶生,那年我33歲,媽媽63歲,我們母女一起參與文舞陣──展演心蓮,這是我們母女關係的一大突破,原來談話的內容,不再只是碗洗了沒、地板拖了沒?看到媽媽喜上眉梢,開心分享自己新練了哪些動作,又多認識了幾位銀髮族師姊,還有身旁年輕的師姊多貼心,每次進退場時,都會親切引導年長者方向,不時幫她們加油打氣等等。原本媽媽的膝蓋有退化傾向,入門練功後,竟可以跟著大夥跑陣,尤其感覺整個人年輕起來了,就像剛入學的孩子般,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興趣,重新燃起一股學習的動力!
想當初,我單純陪媽媽進入太極門練氣功,或許某種知識份子眼見為真的理性作祟,一開始我傻傻地把氣功當作一種運動,隨著日子越久,慢慢有“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驚奇,參與文舞陣的練陣過程就是其一。練陣幾週,大家好不容易培養出一點默契,師父卻指出人數太少,心蓮不夠圓滿,決定人數加倍,大家面面相覷,直覺這是Mission Impossible,當時排在花心位置的我也懷疑,原本就不太圓的花心,恐怕更難圓了,大家紛紛獻計,如何腳尖對齊、彼此手抱腰部等等,然而太極門師姊涵蓋各年齡層,高矮胖瘦不一,花心要圓,真的很不容易。所以那年中秋節,大家犧牲假期,全台師兄姊一起練陣過中秋節。十月十日那神奇的一刻,總統府前盛開的「心蓮」,花心圓了,花瓣也圓滿……,我好開心、好感動!那是第一次感受到「心花開了」,真是神奇的一刻!然而卻在多年後,才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從大學開始讀企管系,加上研究所,以及二十多年工作經驗,養成凡事做計劃的習慣,幾乎無法忍受意外的事情,所以計劃越做越細,挫折感卻從沒有少過,因為“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最近我負責籌辦一項大型活動,事前開了多次會議,儘管我做好詳細規劃,然而每次會議,每多一位新參與者加入,就多冒出一種意見,似乎一再挑戰我忍耐的極限……。不禁陷入苦思,每個人經驗不同,看法也各異,該怎麼整合呢?腦海裡忽然浮現「心蓮」曾經給我的感動,不同背景的師兄姊也能整合在一起?我想到當初花心圓了,是因為每個人的「心花」開了,當人人期望花心圓,放下誰應該對齊誰的執著,自然達到了整體的圓滿。
這不就是我多年尋找的答案嗎?原來放下執著,心意更能相通。頓時我的心情放輕鬆,其實只要確認大家都掌握了基本原則,何必執著於計劃細節?偶而期待意外的驚喜,也不錯呀!似乎稍微懂得太極門師父經常說「心為一切根本」的奧妙,計劃固然重要,怎樣讓參與的人心花朵朵開更重要,自然能夠歡喜朝同一個方向前進。多年來,習慣做計劃的我,終於學會放輕鬆、傾聽,也懂得信任夥伴……。不用懷疑,那場活動果真有許多意料之外的驚喜,而且每個人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