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媳婦的改變
林寶玉 2012-07-20
從小在閩南庄長大,周遭聽到的幾乎都是閩南語和國語,對客家文化與客語,完全不熟悉,直到認識身為客家人的老公以後,才慢慢了解到客家人勤儉持家的本性,沒想到結婚以後考驗才真正開始。因為發現自己只接受了客家人,但對於那些落落長的客語還是聽不懂,所以無法真正融入,公婆又是很傳統的人,認為嫁雞就該隨雞,既然嫁給客家人就一定要學講客家話,認同客家文化,否則就是背祖,就是忘本;為了這話,還真的讓我耿耿於懷,痛苦了一段很長時間,我一直認為,語言只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更何況公婆國語、閩南語都講得很好,為什麼一定要局限於某種語言呢?
最嚴重時是連和長輩的親戚聊天,只要對方談到要學客語的話題,我定會心情不佳,不想繼續聊下去,找機會就閃人。這事又不敢跟老公抱怨,怕他夾在中間難做人,之後就會生悶氣,久久不能釋懷。
到太極門練功以後,師父教我們要有同理心,要站在對方立場想,要學習轉好念,凡事不用想太多,當我領悟到這些道理之後,心情感覺豁然開朗。
我把自己與公婆的立場互換,答案馬上就出來了,這麼簡單的道理,居然長久被困擾,想想有誰可以容忍娶進來的媳婦不會講自己的語言呢?剛開始不會講也就算了,居然還不想學,真是沒有做到媳婦應有的本分,既然其他的事都可以做到,為何要獨缺此項呢?真是美中不足。我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客語,從最基本的吃飯、睡覺等簡單的語詞說起,我發現並沒有那麼困難呀,而且最令我開心的是,很快拉近了我和公婆間的距離。
其實長輩要我學客語也是傳承的觀念,我會說客語,我的孩子客語才會說得好,這也是文化的傳承,而當初都沒有想到這些。感恩師父教我生活智慧,從此化解了我多年的心結,讓我打開心懷接納、認識客家多元文化的美,現在我還想去参加客語認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