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感心的祖孫情
郭貴珠 2012-11-14
另外,他們放學回家不會主動和我打招呼,一開始我想是害羞的關係,所以他們一開門進來,我都會迎上去說:「你們回來了!」而他們的反應是一聲「嗯」。然後,放下書包脫掉鞋子,就坐在沙發上喝他們的飲料看他們的電視;有好幾次我在廚房裡忙,沒聽到他們開門走進來的聲音,直到有電視的聲音,才知道他們已經回來了。
面對他們的冷漠和缺少起碼的禮貌,我常常會開玩笑的說:「喂!你們是路人甲,還是路人乙?都不主動和外婆打招呼啊,不認識我啊?!」而晚餐後洗碗盤是兩個孩子唯一的家事,每次聽到女兒要再三的催促,又看到兩張又長又臭的臉,我實在很難過。
我細細推敲造成他們不開心、木訥、冷漠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這陣子女兒生病,或許是長年和他爸爸聚少離多的緣故,也或許是女婿對他們太過嚴厲的關係,我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人格特質的形成,環境是一大因素;他們正值青少年叛逆期,他們的反應、他們的思考邏輯,常常不是大人所能了解的,我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我希望可以慢慢改變他們。
我在太極門練氣功,我的師父洪道子博士常常告訴我們:「要改變別人之前,要先改變自己;學習轉好念,多看他人的優點。」記得師父教我們:「做好的事情,久了就會成習慣」、「往好的方面去想,久了會變成好的」。
於是,我開始努力了:孫子回來,我開心地和他們打招呼,並要他們叫我阿媽,如此一次二次三次……記得有一天我來不及開口,他們竟然在門口就喊著:「阿媽,我回來了。」讓我好驚喜!從此他們就習慣這樣子叫我,讓我知道他們已回到家。睡覺前,我和孫子會聊聊天,說說當天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我發覺常常應用同理心,更容易進入他們內心的世界。
孩子不喜歡洗碗,我會過去幫忙他們,並誇獎他們好厲害,碗洗得比我還乾淨;有時候,我會把碗洗一些起來,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寫功課。有一次,我在洗碗時,大孫子過來說:「阿媽您不要洗,等一下我和弟弟一起洗。」我感動得幾乎要掉下眼淚。培養孫子做家事的習慣,我都先做給他們看,並用鼓勵和漸進的方式,現在他們已經養成每星期六吸地、拖地的習慣,真好。
孫子的貼心舉動、貼心的話也越來越多,「阿媽,您回來了!」、「阿媽,小心走!」、「阿媽,您不要太累喔!」、「阿媽,我來幫您……」嗯!經過了半年多的努力,我把二個孫子從路人甲、乙變成了貼心的孫子,真沒想到,練氣功還讓我有這樣揪感心的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