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和爺爺相處的時光
王靜儀 2013-06-16
記憶中的爺爺,多麼英姿挺拔,說話幽默風趣,待人親切和善。爺爺對我們子孫的愛,打從我小時候到現在,從來不曾減少。記得小時候,每個週末回到爺爺奶奶家,就會看到滿桌豐盛的雞鴨魚肉,那些都是爺爺奶奶平常不吃而特意為我們兒孫所準備的;每年過年時,爺爺奶奶總會親手包水餃,並循傳統習俗將錢幣放到水餃中,也將對我們的關懷及期望緊緊地包入餃子裡;為了兩位自幼在美國成長的堂弟們,爺爺活到老、學到老,孜孜不倦地學習英文,讓爺孫之間能溝通地更順暢。
這些點點滴滴,歷歷在目,都清楚烙印在我心中;但幼時的我,只是單方面的接受爺爺對我的愛,而未做到為人晚輩應盡的孝道。
直到幾年前,爺爺在一次開刀後元氣大傷,從此臥病於床,只能靠輪椅移動。這時的我,才深深感受到,爺爺已經老了,能陪伴我們的日子不長了。想到師父常提醒我們「孝順不能等」,也告訴我們「能當家人是好幾輩子修來的緣分」,又想起古人所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且常常看到身邊總是上演著「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的劇情,我堅決地告訴自己,該是我回饋爺爺了!
於是,每次回爺爺奶奶家,我總會主動幫爺爺推輪椅、幫爺爺按摩、陪爺爺講講話;由於家裡與學校相距甚遠,大一時我住在學校宿舍,後來爺爺奶奶搬來和我們一起住,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決定放棄住宿舍的資格,搬回家和爺爺有更多些相處的時間。小時候爺爺奶奶住在新店,雖然一周只回去一次,但我總會抱怨交通時間漫長無聊,而現在每天都要花三小時左右來回學校與家裡之間,即使辛苦我也不再抱怨,而是更加把握能陪伴爺爺的時間。
每天出門時,我總會到爺爺房裡和他說再見,有時也會開玩笑問他要不要和我一起到學校、幫我考試;爺爺晚期只能靠鼻胃管進食流質營養品,我在家裡吃飯時,我都會和爺爺說:「爺爺,我們今天吃好豐盛唷!你要趕快把身體養好才能和我們一起吃大餐!」而爺爺也總會點頭答應,還說等身體好了要去哪些地方玩。每次家人生日時,我總會要求爺爺到客廳一起來慶生,拍下紀念照片,並請他獨唱生日快樂歌,現在手機裡仍留著當時的照片與爺爺的歌聲,成為我最美好最感動的回憶!
我從小就跟著爸媽在太極門練功,而爺爺在生病之前,爺爺奶奶也和我們全家一起來到太極門練氣功、修身養性,能和各種年紀的師兄師姊們談心,像個大家庭一樣,或聆聽師兄姊的遭遇與心事,或分享自己過往的經驗。記得爺爺在太極門第一次上台分享時,風趣的談吐讓台下的師兄姊個個捧腹大笑呢!即便後來爺爺無法自己走動,我們也會偶爾帶爺爺到太極門道館,每次爺爺來到道館,總會有一群師兄師姊圍上來關心爺爺,跟爺爺講講話、說些開心的事給爺爺聽,而往往從道館回到家,爺爺都會神采奕奕、雙頰充滿光澤,比平常更有活力。
我很感恩師父讓爺爺來練功,我覺得這段日子是爺爺一生中最快樂、最放鬆的時刻了!爺爺當了大半輩子軍人,年輕時隨國民政府來台,為國家盡心盡力,而晚年因為有神氣家族這個大家庭,讓他好像有了更多的兒孫來關懷他,也讓他的心更年輕、更歡喜。
在爺爺要離開的那一天,我坐在病床邊,唱著太極門的歌曲給爺爺聽,也告訴爺爺,我們會照顧好奶奶,還有好多太極門的師兄師姊也會陪著奶奶,請他可以放心地離去,脫離這一身病苦。當爺爺停止心跳,我仍不禁流下眼淚,不捨這位如此疼愛我的爺爺,不捨那些美好的點滴終將成回憶,但我也祝福爺爺,能到天上自在、快樂的生活!爺爺,相信您現在,正在天上看著我們、庇護著我們,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