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共享天倫之樂
2014-03-26
聽親戚這麼說,我告訴他:「這現象不只令堂會如此,我媽也會,但我並沒有不高興,反而會問原因。我媽說有時感到肛門有異狀,但不知道是放屁還是大便,就會用手摸摸看。當她摸到大便時,身旁最能快速擦乾淨的就是棉被和床單,所以隨手就擦在這些地方了。俗話說『老人孩子性』,對九十幾歲又生病的老人是沒有辦法用理性去討論的。」現在的我,能和親戚分享這將心比心、同理老人家心情的體會,是有一段心路歷程的。
曾經我只知道認真讀書,希望長大後生活不虞匱乏,退伍後也立刻進入職場圓夢;不久,又娶妻生子,過著既簡單又快樂的生活。
四十五歲那年,父親罹患大腸癌過世。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我開始回想父親和我的關係,可是,除了知道老爸愛抽菸,逢年過節會喝醉酒外,父親和我相處的畫面總是模糊有雜訊的;我才驚覺自己很少問候父母,而父母也不過問我的生活,我和父母一直很生疏。這份茫然給了我極大的警示: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辦妥父親的喪事後,我立即把母親接到台北同住,同時問她要不要到太極門練氣功,當時已經七十三歲的她居然一口就答應。母親入門後非常開心,一個禮拜去太極門四天,和師兄姊一起練氣功、唱歌、跳舞、學手語,過著充實而愉快的銀髮族生活。
母親七十九歲那年,我們帶著她到龍潭歡度中秋佳節,回到台北住處已三更半夜,超過母親平日就寢的時間,可能因為她當晚沒睡好覺,隔天下午去公園散步時,因血壓升高而摔倒,從此得依賴輪椅行動。
十幾年來,照顧行動不便的母親,夾雜著許多混雜的情緒,真的是把屎把尿,很多事情怎樣也教不會。但是太極門師父引導我們要用心感受,也就是心中要有「愛」;當我們用看待正常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生病的老人時,問題就出現,情緒就會出來,就很難真實看到對方的需要,反而製造更多無端的紛爭。
當年,父親在我毫無心理準備下離開人世,促使我把握母子情緣,接母親一起生活,又因為師父常叮嚀我們「孝順不能等」,讓我知道除了衣食的奉養外,還要協助母親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歡喜的心靈,虔敬、貼心以對,才是真孝順。
今年母親已高齡九十一歲,這十幾年來,母親即使行動不便,卻仍堅持每星期去道館練氣功,因為母親說待在太極門是她生命中最開心的時光,而我們母子倆也因為同在太極門練氣養生,而有了更多的話題。每每看著母親和師兄姊話家常的笑臉,我知道如果沒有辦法對父母盡孝道,擁有再多的名利也枉然。錯過孝順父親時機的我,對於能夠服侍母親,很感恩我不再有遺憾。我想,如果親戚也能放下心中的怒氣,敞開心胸去和自己的母親聊一聊,也許母子就能同住一屋簷下,共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