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提倡簡單、公平、公正、適性發展
12年國教從良心出發
2014-10-30
王立昇談到今年的12年國教會考6月6日放榜後,許多家長孩子不知如何選填志願,因為志願序要扣分,因此自己在填選時會去看看別人如何填選,志願序扣分後跟別人如何比,結果「把整個教育體制變成賭局一樣。」因為他必須要和別人競爭,又擔心自己被扣分後無法進入理想學校,於是造成彼此猜忌,引發惡性競爭,因此他把實施12年國教後的狀況,直言不諱的說是台灣教育史上最大的地震。
因為志願序扣分造成有1萬5千名學生落榜,許多優秀的學生都落榜,他引用說文解字裡解釋的教育意義:「教者,上師下效,育就是養護使做善。」做善就是從良心出發,換句話說教育就是在人生過程中學習技能和待人處事之道,他認為志願序就是良心的展現,志願序抹煞了孩子學習的成就,志願序的問題要解決,不能讓孩子連作夢的權益都沒有。
12年國教的實施過程中,有些縣市把競賽、獎懲,幹部納入比序後,有許多人到國外參加競賽,例如瑞士和馬來西亞舉辦的發明獎,參加瑞士的競賽花費要一百萬,馬來西亞也要十幾萬,相較於弱勢的孩子在這教育理念裡有機會翻身嗎?王教授認為這是不符合公平、不公義的制度,人性有善有惡,教育是要引導善的一面,讓善得到充分發揮,而不是去刺激惡念的產生,因此也不要怪罪於這些家長和學生利用權勢取得優勢,而是要讓這制度引導他們向善的一面發展。
身為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教育志工,他誠摯的建言,讓學生適性發展,要整個的教學現場、教學環境要調整,目前的常態編班對孩子的學習未必是最恰當的,希望能夠採取實施分科分級教學,例如:國文、英文、數學、自然依照學生的程度、興趣、性向、能力,來實施分科分級教學,才能最有效的讓學生學到他想要學的東西,它不同於以往能力編班會被標籤化,所以採取分科分級教學能夠讓教育更靈活,讓孩子適性發展學習,找到自己學習的興趣、性向來發展自我,這是目前王教授在努力的方向,最後他呼籲政府拿出良心來,把我們的教育制度做好,教育制度從良心出發,才能讓家長、學生安心,好睡,也讓自己的良心枕頭好睡好眠。相關「良心時代運動」全球發展狀況與響應方式,可以上良心時代運動網站www.aneoc.org 了解,也歡迎各界共同響應宣言連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