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諾貝爾心願 唱出愛與和平
2018-06-17

親訪團員在市政廳『金廳』用歌聲唱出「Love and Peace Song」的祝福。
北歐歷史最悠久的瑞典,堪稱全世界優秀人士嚮往登臨的榮耀之地。每年12月,在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今年5月30日世界之愛親善文化訪問團特地拜訪瑞典,前往首相府拜會並與各界進行文化交流訪問,感受瑞典獨特的歷史文化,此行還參訪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德洛汀罕皇宮…..等,尤其,太極門年輕一代弟子帶來Happiness is everywhere 快閃舞蹈吸引目光,人們紛紛露出微笑、跟著音樂律動,除了當地瑞典人士,還有來自阿根廷、智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等國的遊客,開心與太極門弟子齊喊Love and Peace合影留念,在諾貝爾的故鄉,唱出愛與和平,超越國籍、種族、語言的界限的真心交流。
親訪團先拜訪斯德哥爾摩市政廳,這座散發瑞典浪漫主義風格的建築,不只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地標。尤其『金廳』與『藍廳』擁有燦爛藝術文化與歷史意義。走進『金廳』,果真金碧輝煌,大量運用彩色及鍍金馬賽克畫,描繪瑞典歷史故事,主壁畫嵌鑲斯德哥爾摩的守護女神「瑪拉」,右持權杖、左握皇冠,中間的建築物代表人民,象徵國家尊重人民,以人民的福祉為優先。『藍廳』更加吸引親訪團的興趣,每年瑞典國王在這裡為諾貝爾獎得主舉辦晚宴,為悠久的文化傳統。

斯德哥爾摩著名的市政廳「藍廳」,是每年瑞典國王在這裡為諾貝爾獎得主舉辦晚宴的地方。
世人公認為至高榮耀的諾貝爾獎,由瑞典化學家阿佛烈•諾貝爾所設立,因為改良炸藥及許多發明而致富。他終生主張和平主義,對於炸藥被作為破壞及戰爭,感到非常痛心,因此立下遺囑,將財產變做基金用來獎勵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士。從1901年開始,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給諾貝爾獎得主,並在市政廳藍廳舉行晚宴,表達祝賀。
「炸藥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大貢獻,但是運用在戰爭,就是可怕的殺人武器。」太極門弟子李卓倫表示。此行親訪團成員堪稱臥虎藏龍,從老師、藝術家、文化人,還有科技人,目前在科技公司擔任副總的李卓倫,是台灣少數具有研發全球導航軟體的專家,曾被國際專業評論測試者譽為新一代台灣之光。李卓倫以導航技術為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原本是用於飛彈導航、戰機導航等軍事用途,二十年後才開放成為便利人們生活的科技。」

「世界之愛和平親善文化訪問團」與來自各國遊客們開心合照。
李卓倫強調,「為善為惡就在一念之間,轉動好念就可以轉動世界。」太極門師徒前往五大洲推動愛與和平理念,甚至帶著「世界之愛和平鐘」,邀請各國元首、總統、世界領袖鳴鐘,並許下和平心願。「在最關鍵的時刻,最關鍵的人物如果做出的決定是出自於心中的那份善念,將可決定結局從戰爭扭轉為和平。」李卓倫也分享鳴鐘者寫下的和平典範,2005年9月15日多明尼加總統費南德斯先生鳴鐘並許下心願,「希望全世界的人互相尊重,愛與和平能永存人間。」2008年拉丁美洲情勢很緊張,當時費南德斯總統以智慧化解哥倫比亞、厄瓜多及委內瑞拉等國一觸即發的戰火危機,在國際間傳為佳話。

在德洛汀罕皇宮前親訪團與各地遊客開心的比出像徵和平鴿手式,齊喊Love and Peace。
瑞典是少數未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也是博物館最多的國家。連日來,親訪團除了緊湊的拜訪、參觀行程,也帶來充滿正向能量的歌聲「Love and Peace Song」、「Happiness is everywhere」,第一次見面的有緣人也敞開心胸,一起快樂唱歌、手牽手舞蹈。親訪團團員江秀姍,看不出來已升格為阿嬤,擔任業務的她接觸過各形各色人士。江秀姍感動地說,「原來心的傳達是無國界的,熱情的笑容就是世界共同的語言。」團員們介紹說明此行的目的,分享「良心時代運動」的理念與紀念心鑰給來自阿根廷、智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等國的遊客,他們很開心能遇到這樣的團體,感謝親訪團員為世界和平而努力。在諾貝爾的故鄉瑞典,親訪團用歌聲唱出愛與和平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