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中醫:「樂觀、助人」有益身心健康
江裕陽 2018-10-11
中醫講「氣」,江裕陽說,人在生氣的時候氣會向上衝,怒則傷肝;太高興時氣就容易渙散;憂思傷脾,而常常思考事情的人會氣結,腸胃也會比較不好。悲傷則氣消,氣會減弱;如果驚恐不安,氣會往下降,有人太害怕時會尿褲子甚至大小便失禁,就是這個道理。生活中,喜、怒、憂、思、悲、恐、驚各種心情,隨時都影響氣的流動與循環。因此中醫師在針灸治療時,用「心」導引氣的運行,意到氣到,即可讓病患的症狀得到舒緩。
江裕陽在行醫之餘,自己也在太極門練了22年的氣功,將「氣」與中醫醫理結合,對於理氣調心頗有心得。他說,氣的流動來自於心,所以心的狀態很重要。在太極門練功過程中,師父教弟子改脾氣,學習把功權名利漸漸拋開,體會到改脾氣可讓心情穩定,體內的氣會比較純淨,氣的品質好,臉色清爽,表示身體比較健康。反之,人的氣濁、臉色黯淡表示身體比較不健康。一般人了解筋骨鍛鍊,氣就通暢,通則不痛的道理,但透過改脾氣、修改心性,讓氣純淨,會得到更深層的健康。
「因此,心是氣的源頭與根本,好的心情就會產生好的氣場,好的磁場,身體一定會健康。」江裕陽說,「人與人之間的氣會互相交流與作用,如果和一群有『好氣』的人在一起,磁場共振,對身心健康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
江裕陽經常利用下班的時間,到處義務分享他多年在中醫與心氣調養的體會,希望幫助更多人獲得健康。他表示,助人也可幫助身體健康,「每一個人都有一顆良心,但因為不好的習性,會讓良心扭曲。 透過練氣保護純淨的心,培養積極樂觀,善助人的習慣。反覆練習,靈魂得到淨化,身心靈都健康,才是全方位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