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年輕國家科索沃愛與和平更顯珍貴
2018-11-05
今年適逢科索沃宣佈獨立的十周年,世界之愛親善文化訪問團在慶祝科索沃新生十周年的地標前合影,回顧科索沃獨立之路充滿血淚,1996 到 1999 年的科索沃戰爭,造成歐洲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一百多萬的科索沃難民逃往其他國家。科索沃對塞爾維亞人而言,像是塞爾維亞心中的「耶路撒冷」,成為難以分割的神聖之地。十五世紀,科索沃被鄂圖曼土耳其統治五百多年,82%的人口成為回教徒;1912年巴爾幹戰爭之後,科索沃大部分地區回歸塞爾維亞,二戰期間曾短暫被劃入阿爾巴尼亞領土,從 1945到1990年間,皆屬於以塞爾維亞為首的南斯拉夫聯邦。
科索沃在北約協助下,現在是巴爾幹半島發展最快速的地區,首都普里斯提納(Prishtina)處處可見目前正在進行的各種建設。親訪團拜訪普里斯提納,分享愛與和平的理念,所到之處吸引當地人的目光,當親訪團成員放送笑容向人們揮手致意時,無論男女老少都立刻回報友善的微笑。年輕人們更紛紛主動要求與親訪團成員合影留念。青年學生Medina Beka指出,和平對這個國家很重要。青年學生Leona Thagi分享,過去我們這裡有很多戰爭,我們幾乎無法讀書,能夠拋開過去,往前看,真的很好,讓學校成為更好的地方,讓這裡成為更好居住的地方。Gertrim Amsa表示,能夠遇到親訪團來科索沃推廣愛與和平真的很好。
親訪團也拜訪塞爾維亞國王斯特凡在1321年建立的格拉查尼察修道院(Gracanica Monastery),是中世紀拜占庭建築藝術風格,數個周邊穹頂環抱中央圓頂,在戰火頻仍的巴爾幹半島保留了下來可謂奇蹟,修道院完好保存中世紀的新約及舊約的宗教壁畫,因此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近700年的歷史中,每星期都必定會舉辦禮拜,從未中斷過。
親訪團成員在格拉查尼察修道院前,合唱歌曲「Love and Peace Song」,祥和歌聲為科索沃顛沛的國家命運、飽經戰亂受苦的人民送暖祈福,歌詞中「When people join, when children smile, a paradise will come true.」祈願各國放下相互的角力,發揮超越民族、宗教的愛,團結合作,以人民的幸福與平安為考量,就能改變世界,世界一家和平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