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九千公里的愛與和平祝福 送到塞爾維亞
2019-01-03
塞爾維亞國民顏值高,處處是帥哥及美女,出了很多超模,如博雅娜•克里斯馬諾維奇(Bojana Krsmanovic)。也是個運動強國,足球、籃球、水球、排球在國際比賽都表現突出,世界級網球冠軍諾瓦克•喬科維奇(Novak Đoković)就是塞國人。2017年塞爾維亞曾組團來台灣參加世界大學運動會,獲得了3面金牌的佳績。
諾威薩德(Novi Sad)是塞爾維亞第二大城,曾是塞爾維亞獨立後的首都,更是塞爾維亞文化、教育中心,有塞爾維亞的「雅典城」之美稱,諾威薩德還獲選為2019年歐洲青年之都,以及2021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美譽,每年都會舉辦大型國際音樂節及藝術節,備受歐洲年輕人的喜愛。
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塞爾維亞曾飽受戰爭的侵襲,親訪團拜訪的這天剛好是諾威薩德從二次世界大戰後解放的自由之日。位於諾威薩德的彼得薩瓦拉丁(Petrovaradin)古堡是歐洲最著名的軍事要塞之一,
諾威薩德市中心的自由廣場四周圍繞著風格一致的古典建築,其中高78公尺歌德式建築的聖母大教堂(The Name of Mary Church)是知名地標,曾經被炸毀,於1895年完成重建,教堂最頂點上的黃金十字架是建築設計的亮點,諾威薩德市政廳就位在聖母大教堂對面。
親訪團成員在這個市民經常舉行集會遊行的自由廣場上,以祥和的歌聲演唱歌曲「We can change the world」,歌詞「Just a little more of love, just a little more of hope, just a little more of care and share, then the world will come as one」唱出了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維持永續和平的關鍵之道,各國相互尊重平衡發展,發揮超越民族、宗教及語言的愛,方能帶給人們心中最大的企盼——可貴的和平。讓廣場上的人們受到這充滿愛的歌聲和笑容而感動,簇擁包圍親訪團,紛紛要求合照。
首都貝爾格勒位於薩瓦河和多瑙河交匯處,潘諾尼亞平原和巴爾幹半島在此相遇,該處美麗的落日榮登國際媒體推薦為2018十大旅遊地之一。貝爾格勒建城超過1600年的歷史,卻經歷了一百多次的戰爭,數十次被夷為平地,帶給人民無數的創傷。塞爾維亞近幾年來開始改善與前宿敵科索沃的關係,如何平衡發展,遠離戰爭,讓世代永享和平,需要領袖人士的良心與智慧。
位於貝爾格勒的聖薩瓦大教堂(Cathedral Sveti Sava)為了紀念塞爾維亞偉大的「啟蒙者」聖薩瓦而修建,是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由於戰爭及經濟種種原因,
世界之愛親善文化訪問團成員分別來自各行各業,自力自費出國弘揚愛與和平理念。其中,太極門弟子楊健一是位眼科醫師,他曾參與世界之愛和平管弦樂團並擔任大提琴手。楊健一表示,人類之所以渺小,是因為心中有不平及憤怨;而人類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擁有了關愛別人之心,甚至可以為了別人,犧牲自我。巴爾幹半島各國均有許多為紀念民族英雄的大型銅像,提醒人們今日的一切,其實得來不易。全人類應平等相互對待,才能真正消滅紛爭,共同邁向愛與和平、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