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正青春 爸媽們別煩惱 用愛和包容 快樂飛越青春期
2019-09-10
曉芬提到,女兒從小跟她感情很好,相處一直很融洽,但在女兒高中,常常跟女兒話還沒說完,就被用「好啦,我知道了」來結束話題,溝通變成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兩人的距離因此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遠。
曉芬表示,深入研究青春期後發現,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對抗父母、挑戰規則、極端與衝動的行為,但是爸媽們不用太過擔心,需要重視的是孩子是否懂得情緒表達,注意是否會壓抑自己把「心理問題軀體化」的問題。例如,有些孩子因為成績達不到父母親的要求,或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產生一些心理偏差,若沒有即時發現導正,可能會影響人格發展。
曉芬體會到教育孩子,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環境教育,建議爸媽們,善用身教及環境教育的方式,千萬不要和青少年用硬碰硬,尤其不要一開口就談成績,以免傷害親子間的感情。她分享自己和女兒都在太極門練氣功,師父教導弟子要存好心、做好事,創造一個充滿正面能量的環境,因此在面對女兒的青春期問題時,她尊重女兒的意見及想法,並正面的引導、守護與陪伴。例如女兒想養狗,曉芬選擇尊重,但是會事先一起討論養狗的遊戲規則,像是自己及狗狗的生活規律及照顧問題,若需要爸媽協助照顧只要提前說,爸媽都全力支持。以尊重取代權威式的管教,孩子與爸媽的距離拉得更近。
曉芬女兒表示,自己小時候是個過動兒,因為進入太極門這個充滿愛的環境,加上練功、打坐、吸吐之間及練陣中慢慢學會專注安定。她很感謝在壓力比較大的青春期,媽媽願意對她耐心地陪伴、開導,以及許多好師兄好師姊樂意傾聽與談心,讓她學到當火氣上來時先「調息」讓自己冷靜下來,或是先進房間想想,再「轉念」,減少很多和父母正面衝突的情況,彼此多溝通、相互體諒。現在很多同學會問「為何妳與爸媽的感情這麼好?」原來是愛和包容讓她們慢慢找回母女從前親密的關係,就這樣快樂地飛越了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