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心臟、避免心血管疾病及猝死
2020-03-07
講座活動由一連串與「心」相關的經典樂曲演奏拉開序幕,包括「我的一顆心」、「感恩的心」....到「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等等曲目,引導大家關懷「心」的健康。林彥璋醫師以其二十多年的行醫經驗,從心臟驟停(猝死)的原因開始與大家探討,其中最常見的是冠狀動脈疾病,以男性45歲以上與女性55歲以上、有心臟疾病家族史或有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三高患者罹病風險較高,其中高血壓為重要危險因子。天氣、情緒與壓力則是間接的誘發因子。
林彥璋醫師提醒大家平時要注意身體的一些症狀,及早發現、及早接受相關的檢查。他說人的「血管」就像房子的「水管」一樣,使用數十年當然會有老化甚至阻塞的現象,可是房子的水管可以更換,人的血管就只能靠保養了。冠心症的臨床徵狀為出現心絞痛、胸悶、或是沒有劇烈運動也會喘、心跳異常等現象,這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應該儘早去看醫生做檢查,例如:心電圖、電腦斷層檢查等。
若遇到心臟驟停的狀況時要如何處理?林彥璋醫師強調以衛福部及美國心臟學會所發表的搶救生命黃金五分鐘步驟為準則,當發生狀況時,應立即撥打119專線,同時立即為患者施行CPR(心肺復甦術),並盡速取得AED(心臟電擊器)使用,如此才可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現代人生活與工作壓力都很大,林彥璋醫師建議保養心臟的最好方法是常保一顆歡喜心。他以在太極門修習氣功、修身養性的經驗為例,透過打坐、氣功的練習,讓他的氣息穩定,身心處於鬆、靜、自然的狀態,當然對於血壓的管理、心血管的收縮有幫助。這與2017年一份巴爾的摩地區Tachi/Qigong的研究不謀而合,每天練習20分鐘氣功在降低血壓、血糖、改善自律神經、心肺功能、心智功能等方面均有明顯進步。林彥璋醫師表示,快樂平和的心情可以讓交感與副交感神經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自然能遠離心血管疾病,擁有一個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