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寶箱 帶你預防心血管疾病
2022-03-12
當國家發達、人口老化、快速都市化時,更容易產生文明病,例如:心肌梗塞、憂鬱症等。近年來心肌梗塞的案例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沈醫師提醒,除了靠自己提高警覺,也可以透過以下症狀自我診斷,例如:胸口悶痛造成呼吸不順暢、爬樓梯比以前加倍的喘、躺平時心臟快速地砰砰跳、心悸、疲勞、怕冷、失眠、肩頸痠痛、雙腳水腫…等,都提醒著我們要注意心血管方面的問題。
預防勝於治療,沈醫師說,預防心臟病,最主要要讓血氣通暢,以前的人吃飽後喝熱茶,可將油脂代謝;現代人大魚大肉後又喝冷飲,油脂會凝結囤積在體內,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僅會造成肥胖、三高、糖尿問題,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吃黑木耳、蓮藕,有助於疏通血管。
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90%的疾病都跟情緒相關,尤其個性暴躁的人更容易影響心血管。沈醫師分享自己在太極門練氣功,曾經有位師兄有心血管方面的問題,但師父提醒他要改脾氣,於是他改掉在家中呼風喚雨的個性,放下身段跟子女溝通、改變自己,結果醫生評估發現他的血壓下降。沈醫師表示,人如果願意改變,身體自然會產生很多的變化。
根據調查,台灣每15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當發現自己不喜歡跟人群接觸、不喜歡曬太陽等,可能要小心有憂鬱症的潛在因子。沈醫師建議多接觸陽光,驅逐體內寒氣,多跟快樂的人在一起,練習凡事往好處想。任何疾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讓自己不憂慮、不生氣、不緊張,保持正向思考,都是增強免疫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