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娘精愛の告白
2022-05-08
子含從小最喜歡、依賴、最黏的人就是媽媽,什麼事都要跟媽媽分享,恨不得能多花幾個小時和媽媽講話,連媽媽在煮飯時也在一旁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為此媽媽還感慨說:「教育專家都說,一天花個15分鐘跟你的孩子說話,就會對教養很有幫助。為什麼我一天花好幾個小時,我的孩子還覺得不夠?」
子含自認是所謂的高敏感族群,記憶力非常好,情緒又非常敏感,無論是個性、想法和表達方式,都跟媽媽不太一樣。一方面不認同媽媽許多的想法,一方面又極度渴望在各種事情上獲得媽媽的肯定,因此從小到大不乏各種生氣之後抱頭痛哭的情境,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磨娘精。
成為兩個小孩的媽媽後,子含體會到「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在兒女身上感受到跟她一樣的固執,一樣的愛媽媽,一樣的不好呼攏,一樣的希望得到媽媽的肯定。兩個小孩也是對情緒感知很敏銳的小孩。兩個小孩特質不太一樣,但都讓她費盡心力,只能感嘆「哪個小孩不磨娘」?
子含一家四代都在神氣家族練功,練功之後,學會不斷地向內去認識自己,並且願意調整和反省自己。她分享一個小故事,讀大學時,有一次媽媽專程搭車北上找她一起吃飯,媽媽跟子含說,她想要跟子含及她弟弟說「對不起」。原來起因於媽媽在學校聽到實習老師分享自己對媽媽的感受,說他們的媽媽給他們很大的壓力,「從小媽媽要做什麼決定都說會尊重我們的選擇,但是我跟姊姊都知道媽媽比較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都會選擇媽媽想要的那一個。」子含媽媽覺得對她與弟弟也是類似的情形,因而向子含道歉。
子含認為在華人的文化中,父母還是有一定的權威存在,這一句道歉,真的得來不易。如果沒有入門練功,如果沒有認識自己和願意調整的心,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現在因為照顧小孩,子含和先生、小孩住在娘家,再度接受父母的照顧與協助,有關育兒的種種本來就會產生各種的衝突,她感覺到彷彿又再度回到「想法跟母親明明就不一樣,卻還是渴望得到肯定」的小時候。然因為入門練功後,認識自己和反省的訓練,讓她比較能夠認識到負面情緒從何而來,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斷檢視自己,也體會到世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希望他人跟自己一樣本來就是不現實的。
認識到自己的心理狀態之後,就做出一些調整,學會自我祝福、自我鼓勵之後,變得比較沒有這麼不平衡和心理匱乏,開始有了正向思考。對於父母,她也逐漸放下「希望父母的想法和感知跟她相同」這樣的想法。
今天是母親節,子含想要對媽媽說:「感恩您一生以來的愛與支持,雖然我們不一樣,但我們對彼此的愛是一樣的,很高興我們除了是母女,還能是師兄姊,可以在學習圓滿此生課題的同時,也學習圓滿今生的緣分和彼此的關係。」
子含的分享道盡為人母的辛勞與偉大,神氣家族祝福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天天開心、健康食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