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環境日 用良心打造和諧永續的生活空間
2022-06-05
前立法委員陳曼麗呼籲大家檢視自己的生活圈,有沒有做到為環境加分?例如:減碳行動,把大眾運輸系統做得更好,讓每個人出門都能盡量使用大眾運輸系統;塑膠袋減量,或在產業製程中,盡量處理到沒有汙染,思考廢料如何再利用等等。如果能注意到生活圈瑣碎的事情,積小成大,功效就會非常的了不起,如果能夠跟斯德哥爾摩+50的目標跟期待一樣,未來的生活就會更好,在世界環境日的今天,鼓勵大家共同承諾對環境的付出與貢獻。
前內政部長、台灣大學教授李鴻源表示,在節能減碳的環保議題中,以台灣的經濟水平,應該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然而,國人對自然資源的超限使用,卻為整個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每個人都不自覺,事實上我們正處在大麻煩之中;他認為,與其每天憂心地呼籲,不如反求諸己,應該從心裡面問自己:「我們真的有對地球很好嗎?」李鴻源強調,人們唯有透過不停地反省、觀察,並將這股力量落實在生活周遭、落實在企業之中,進而影響到民眾,如此,台灣才有可能真正解決自己的問題,世界才會看到曙光,這才叫「Taiwan Can Help!」
前環保署長、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魏國彥分享「地球暖化錙銖必較」。他指出,2015年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要把地球增溫的幅度限縮在2℃以內,這個目標在去(2021)年底,格拉斯哥第26次氣候峰會再度被重申,且歐盟將於兩年後開徵碳稅。為此,台灣各公司做碳盤查、碳定價、碳抵換、碳權、碳交易等,幾乎成了工商界的日常。魏國彥提到去年底一篇由國際62位作者聯名的回顧文章,結論正式發表於劍橋大學出版的全球永續學刊。當中點出,相對於歷史氣溫的增溫,比起以前的估算增加了0.1℃,也就是地球距離1.5℃的增溫大限,又少了0.1℃。2030年全球碳排放不能再增加,之後要下降到2050年,就要淨零排放,一切必須錙銖必較。此外,大氣中剩餘的二氧化碳儲存空間也被重新估算,未來全球農林管理、土地利用和海洋保育成為關鍵,環境保護更為重要。
中華戰略學會行政長劉榮傳指出,戰爭帶給人類的浩劫,尤其是現代科技所製造出的軍備運用在戰場上,其對地球生態的破壞更加的嚴重。他表示,越戰距今已經50幾年,可是在當時所投下的化學戰劑,對越南的環境及當地人民下一代所造成的傷害到現在仍然存在。一場戰爭所造成的浩劫,除了人員傷亡、交戰國經濟的衰退,更嚴重的是對環境、地球生態的破壞。劉榮傳呼籲世界各國領袖應深思,很多方式都可以處理國際關係,和平是最重要的!
「地球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脆弱!」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黃筱薌提到,溫室氣體排放的威脅已使全球氣候變遷進入緊急狀態,成為「國家安全」議題。黃筱薌表示,氣候變遷雖是全球議題,卻必須靠在地解決。除了政府當仁不讓,著手全方位減碳作為,企業不能只著重利潤最大化,也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各行各業與每一位公民亦應建立以「修復地球」為己任的認知,面對生態浩劫,意謂著所有的事都必須做出改變。此外,政府部門也不能忽略開發更新環境治理體制、法規、制度及公正轉型的重要性,並期許全民積極為全球建構永續、適應性、公平合理的未來盡最大的心力。
生態文創藝術館館長蝴蝶先生蔡百峻認為,當人類破壞環境,環境就會把那個力量再迴向到人類的身上,大自然反撲是可預見的相互作用,比如說人類過去太自由,破壞了很多環境跟物種,現在反過來一個小小的Omicron就讓人類渾身不對勁,處處受到約束,但在這種情形之下,自然的生機就出現了,人類自由受到限制之後,大自然就開始蓬勃發展,這是自然休養調息的一個契機。他表示,環境的問題基本上也是跟心理有關,從心理淨化開始,堅定讓心靈美化的信念,我們周遭環境就一定會美,這是一個互動的關係。
永續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任家治表示,全球暖化現象將對人類的生存,甚至糧食危機造成極大的危害。要實現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必須由各國領導人,認同保護地球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並能由上而下,從政府各單位到民間團體、企業、家庭,甚至個人做起。任家治認為,除了瞭解與認同保護地球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落實執行」;從「小我」出發,從自身的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面向,只要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與專注力,願意從「自己」做起,拯救地球這件事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居住在荷蘭的生技公司業務總監Yin發現,環保和永續議題已幾乎成為歐美客戶最重視的面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族群Generation Z,對於美妝產品是否環保,幾乎是他們決定購買的關鍵因素。Yin認為,環境保護要回歸到每個人的良心。若人人都能秉持良心,有意識地選擇環保商品,並且勤奮、正確地執行回收,讓下一代從小就學習環境保護,她相信,人們還有機會彌補百年來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所帶來的環境災難。
新店國豐里里長顏榮宏表示,國豐里因為推動環保、環境清潔等貢獻,已經連續5年多得到五星級認證。對比國豐里的認真,顏榮宏很無奈政府對司法稅務改革的忽視。他指出,稅務方面編了那麼多的獎金給稅務人員,為了要領獎金,他們一定會無所不用其極去抓商家的小毛病。顏榮宏痛心地說,今天講這些話,是基層如果不發聲,以後就發不了聲音,呼籲齊心為法稅制度的不公不義來出聲,為人民爭取應有的公道。
前集團企業管理幕僚山欽表示,世界環境日是提醒世人一起來重視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共同努力解決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然而政府的作為卻一再汙染人民生存環境。他以法稅228太極門假案為例提到,政府少數官員違法、蓄意假案真辦,光天化日之下強奪民產,財政部及行政執行署不但全盤了解,對於人民長期陳情「撤銷違法稅單、停止違法執行」的訴求,完全置若罔聞,強搶人民財產,明顯違法!
永和區永福里里長陳清香指出,環境越來越壞的原因,是因為人們縱容了私心私利者過度開發,沒有去彌補平衡,是因破壞大自然所造成的反撲。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只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後代子孫。另外他提到「文化環保」,呼籲政府做好「文化環保」,保護太極門這個善良團體,早日平反太極門假案的法稅迫害,落實憲法及國際人權兩公約所保障的宗教信仰、言論自由等人權,並歸還遭違法強行拍賣的苗栗修行道場預定地。
今年適逢世界環境日50周年,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Stockholm+50會議中指出,當我們摧毀森林時,我們正在創造GDP。當我們過度捕撈時,我們正在創造GDP。然而GDP不是衡量當前世界富足程度的一種方式。主辦單位呼籲,全球世界公民應立即採取行動,鼓勵更多友好環境的作為,加強復原環境的創新與發展。唯有秉持良心集思廣益,關注環境影響,立即落實行動方針,才能共同應對危機、解除危機。期望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和環境中找到平衡,共創一個充滿愛與和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