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寫書法,需明師引路
2023-06-26
陳顯彰分享與展現自己練了六年的書法作品與心得。他有感而發表示,寫書法一定要有老師引領入門,給予適當的引導,否則就算寫了十年的字帖還是寫不出好字。他慶幸自己在學習書法時碰到林老師的指導,由「懸肘」入門,起筆、收尾……一步一步地教導,讓他的書法日漸進步。
「學書法如此,而人生的磨難與迷途多,更需要明師指導」。陳顯彰的人生路也是起起落落,而幸運的是,他的人生路有了「明師引路」,才讓他在面對難關時,勇敢去面對,並以智慧去解決,而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陳顯彰表示,修習太極門心氣的功夫對他在面對職場的風風雨雨時非常有助益。以前他總是抱怨職場如戰場,是敵是友無法分別,甚至還認為職場如刑場,在風聲鶴唳之中,一刻都不能放鬆,而這壓力、緊張以及負面情緒對他的身體產生影響,曾經多次急性肝炎發作,而留職停薪在家休養,自從進入太極門後,跟著師父學功夫,從改脾氣開始做,一點一滴地改變自己,遇到難題時,他會前往道館,聆聽師兄姊的分享以及師父的開導,這能夠幫助他補充正能量,同時,透過練功和打坐,他能夠靜下心來面對困難,常常在他打坐結束後,腦中一閃!有個方法可以去嘗試,以解決所遭遇的難題,對此感到相當受用。
人生的路途中經歷各種挫折和困惑本是很常見,同樣也需要明師來指點迷津,陳顯彰非常感謝他的師父,因為在他入門之後,師父不僅幫助他鍛鍊身體,還教導他轉念的功夫,老子曾經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是相依與相存的,因此即使是遇到壞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也是「壞事不壞」,他深感體悟並感謝師父的諄諄教誨。
陳顯彰回顧在職場上曾經遭遇被邊緣化的情況,原本他部門有六位專案經理,但組織異動後他們就不再向他報告專案進度,過去,他在假日總是得花很多時間去與他們討論與修改週報,而調整後他不再負責這些專案進度,他只須要寫好自己的週報,便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寄情於書法,他還自嘲地說,過去的文人墨客們往往是在工作失意的時候寫出偉大的作品,就像蘇東坡在《烏臺詩案》之後,接二連三地被貶官,但卻也創作了一篇又一篇流傳後世的文學作品。
他相信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往往佔了大部分,藉由困境去突破、去修改、去思考、並從中領悟讓人生智慧增長,也是一種修鍊,因此職場對他不再是戰場、不再是刑場,而是人生的修行場。他由衷感謝師父教導他趨吉避凶的智慧,即一切事情都要依據自己的良心去做。世事本多變與難料,在面對眾多人、事、物時,以良心當準則,依據自己的良心行事除了對得起自己外,更能趨吉避凶。
已經是中年大叔的陳顯彰,在談到未來的退休規劃時,他決心要充分利用退休後的黃金修道期,並感到慶幸自己在太極門中有明師引領,還有師兄姊在修行的道路上互相勉勵、共同練氣修心。他們一起參與以及推行公益活動,師父更帶領著他們走向全世界,去推廣「愛與和平」以及「良心時代運動」,他深知自己跟隨著師父,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會看得更遠,會看出不一樣的眼界,創造出有價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