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的養生保健良方
2023-09-21
孫慧萍指出,老人的特徵有:肌肉減少;臉部出現眼瞼下垂、眼睛變小;大腦功能變差,短期記憶衰退;身體柔軟度與平衡性變差;牙縫越來越大,牙齦組織萎縮,牙齒骨變小;臉部、頸部、手臂出現皺紋;睡眠習慣改變,難以入睡,睡眠時間變少,晚上容易醒;對新的事物不感興趣,對於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產生排斥與畏懼;五官感受力衰退;出現頻尿與便秘,肌肉無力、神經老化等。
根據國健署《老年期營養參考手冊》的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人最容易攝取不足的營養成分有維生素D、E,鈣、鎂、鋅。宜攝取的食物:黑木耳、鮭魚、秋刀魚;酪梨、堅果、菠菜、芒果、奇異果;牛奶、起司、奶粉等乳製品;糙米、豆類、香蕉;火雞肉、小麥胚芽、豬腳、牡蠣。能減少肌少症與衰弱症、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退化。孫慧萍建議在準備老人飲食時,要特別注意這些養分攝取,若對奶粉等乳製品不適,可改為將小魚乾煮爛,堅果類也要打碎食用,多吃時令蔬果,多聊天,常保愉快心情,就能延緩老化。
雞蛋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然而許多人擔心膽固醇攝取過多,總是不敢多吃。孫慧萍表示,美國一份研究指出,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包括每天吃3顆雞蛋,對70歲以上的年長者其實有幫助,不僅可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甚至有助減重。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透露,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雞蛋改善動脈健康。首席研究員Amy Goss更說:「雞蛋是一種重要的、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源,對生長和發育以及維持肌肉品質至關重要。」她強調,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對65歲及以上的人有特別的好處,這是一個慢性疾病高風險的人群,同時需要保持肌肉品質的良方。
另外,孫慧萍指出,變換環境對老年人來說,容易造成龐大壓力,甚至可能慢慢走向失智,若又加上疾病在身,經常躺病床少活動,會造成肌肉萎縮、柔軟度與平衡能力變差,記憶力衰退更快,更應注意保健。建議可多與親友聯繫或與鄰居談天,增進人際互動。
孫慧萍提醒,老年人應避免大力咳嗽,恐使腦壓增加,若有高血壓會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她非常贊成老人家用奶瓶喝水,可大大降低因嗆到而衍生的危機。她強調,車子都要定期保養,零件也須時常更換,但仍沒見過一輛車能開七、八十年,因此能活到七、八十歲,要大大按個讚!大家都會變老,要讓自己老得健康、老得快樂,享受樂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