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醫療人生 耳鼻喉科醫師的智慧
2024-08-26
已經64歲的葉大偉表示,他當兵時是海軍陸戰隊醫官,跑五千公尺不成問題,但當醫生後,每天工作繁忙,下班後總是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假日一定要補眠,值班時都要跟同事搶床位休息。民國85年同事引薦進入太極門修習氣功,一掃昔日容易疲累的體質。他也在師父身教與言教和一群散發歡喜能量的師兄姊的鼓勵之中,能夠保持自信,從事每日的醫療工作,持續在醫療第一線,為自己與病患帶來積極與正向的能量,現在他工作的續航力還比練功前更好。
葉大偉提到,醫生須要先做出診斷,才能解決病徵治療,包括處理各種手術、醫療等問題,但有時病人無法清楚正確的表達,所以聆聽病人的症狀並理解其困擾是醫生重要的工作之一。他提到,許多病症的診斷主要來自於病人的自述,如暈眩、偏頭痛、耳鳴、耳石症診斷與治療等,醫生除了須要具備引導與詢問技巧,更要有耐心。例如在疫情期間,為了要跟病人視訊會議,教導老人家有關衛教的事宜,
葉大偉提醒,即使在COVID疫情過後,仍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未知的傳染病有可能再次出現。所以太極門防疫「三不五多」與「六絕招」,「三不」:不生氣、不憂慮、不緊張,「五多」:多洗手、多喝溫開水、多運動、多歡喜、多防範,而「六絕招」則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避免觸碰眼睛口鼻、做好呼吸運動提升肺活量與維持正向思考,希望現場來賓能預防勝於治療,多注意自我防範,常保健康。
葉大偉曾因為看診及手術治療時經常性的不良姿勢而造成椎尖盤突出,也是靠勤練功有所改善。他解釋,練氣功的含氧量是一般的三到五倍,是養生的好方法之一。他建議要儘早開始強健身體,就像自己當初有把握入門的機緣一樣,把自己的身心與工作照顧好,
葉大偉的精采分享幽默風趣,現場笑聲不斷,氣氛歡喜熱絡,與里民一起開心大合照。現場里民周小姐受訪表示,她早就知道古老的氣功對健康有幫助,聽到葉醫師的分享,也希望加入練功,改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