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差點被退學到管理數十億事業部 事業部總經理「轉念」翻轉人生
2025-07-23
倉億於民國83年到太極門練氣功,當年還是私立大學的學生。他回憶,自己老家在台南,畢業後當完兵回到桃園工作,從此展開與高科技產業長達26年的淵源。「我進公司第一天被安排做軟體,結果軟體工作沒了,被調去做硬體。我完全不會硬體,那時壓力超大,但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學會了接受變動與挑戰。」
他說,這些年幾乎全年無休,每天工時超過12小時,跑遍世界各地。儘管如此,他從不喊苦,「身體會疲勞,心卻是充實的。這就是我在太極門練功最大的收穫。」
倉億提到,從小成長於極為嚴格的日本式的家庭教育,排行最小,從來沒有發言權,導致他個性內斂、固執,甚至曾經與父親一年不說話。「我的聲音一直不受重視,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導致我個性憂鬱與孤僻。」
直到進入太極門,他開始面對並轉化這些長年的壓抑。他表示,記得入門第一天,師父就說:「改脾氣。」當時他不太明白,但練了一段時間後,漸漸體悟到:「不是別人對不起我,而是我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變。」
在這樣的自我省思下,他慢慢學會跳脫「慣性思考」,也因此能在面對職場一次次轉調與挑戰時,快速適應與轉念。他曾經在一年內,從零開始建立橫跨台灣、大陸、印度與歐洲的百人軟體研發團隊。他笑說:「老闆要我成立跨國軟體團隊,我隨口說一百人,老闆竟然答應了,高興了一天,隔天開始哭,因為要由零開始建立。」
但他沒有抱怨,而是相信只要找到值得信任的夥伴,再難的任務也能完成。「我去印度辦公,晚上還要跟寶萊塢風格的團隊一起跳舞吃飯!」倉億學習尊重別人,融入他人的文化,也感受到這樣的過程很有趣。他說,從師父那裡學到「你捨得去做,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就真的做得到」。
除了工作,他也積極投入國際志工,參與人權、法稅改革的國際論壇,每月都有一至兩場與世界級學者對談的機會。他強調:「語言固然重要,但文化與心的交流更關鍵。」
他還記得初到德國時一句英文都不會講,考大學時英文只考三分,但現在能與全球各地的團隊與學者對話無礙。他說:「我在太極門學到的不只是語言或技能,而是內心的堅定、寧靜與熱情。」
如今,他是科技公司事業部總經理,帶領團隊管理數十億元的業務,團隊橫跨台灣、中國、印度、歐洲與北美。他說:「我從來不是優等生,我是重考生、大學延畢、成績吊車尾的那種。但就是因為有師父、有太極門這個修行的環境,我才學會改變自己。」
他強調:「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就,而是你能不能營造一個有善念、有信任的環境。我管理的團隊中,台中團隊是併購進來的公司,併購公司的董事長變成我的部屬,年紀與經驗都勝過我,我每隔幾週就跑去台中與團隊面對面溝通,傾聽團隊的聲音,主動讓對方了解我,拉近彼此距離。」
這些年來,他以身作則建立起以誠信與善念為核心的團隊文化,也讓自己越做越自在。他說:「現在的挑戰越來越多,與其焦慮,不如把握當下,改變自己。你練好氣,就會有好的運。」「轉念改變命運」不是口號,而是可以實踐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