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愛與陪伴 創造生命奇蹟

    2025-10-29
 

【記者葉 芳/桃園報導】
  太極門環北道館於10月18日舉辦了一場感人至深的分享會,邀請前科技公司研發處處長林儁,以「愛與陪伴,人生更圓滿」為主題,分享他在生命旅程中,如何從放不下的怨恨轉變為勇敢放手的愛,在愛與陪伴中,創造生命的奇蹟。

  

林儁用愛與陪伴,放下對父親的怨。面對孩子的學習障礙,選擇傾聽與理解,放下標準答案,與女兒一起走過荊棘、走向夢想的舞台。
  林儁提到父親的艱辛過去。1937年,年僅3歲的父親隨家人從南京逃難至重慶,面對戰亂與生離死別,這段經歷塑造了他剛毅的性格。林儁回憶道,當時父親的家庭背景顯赫,爺爺是當時司法院的高官,卻因為戰亂而失去安穩的生活。他的父親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性格也因此變得陽剛、倔強,難以接受他人的意見。

  1948年,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林儁的父親在台灣展開了新的人生篇章。大學畢業後與6位志同道合的兄弟共同創立了大華工專,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1973年,這6個結拜兄弟卻無法同心。林儁的父親在教育界的努力未能持續,最終將學校的經營權交出,之後從商也是草草收場,讓林儁感受到家庭經濟的重擔全落在母親一人身上,母親的壓力可想而知。

  1992年,林儁大學畢業不久,母親被診斷罹患肺腺癌,這一消息如晴天霹靂,對林儁的打擊頗大。在接下來的10年中,母親經歷了多次治療,父親則全心全意照顧她。林儁因當兵不在家,無法分擔照顧的責任,對父親的感情也因此變得複雜。他認為母親的重病是因父親的不負責任所致,心中對父親的不滿與怨恨不斷累積。

  2001年,母親在與病魔抗爭中去世,對林儁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一直以來,他的教育與人格成長都仰賴母親,母親的離世讓他一時之間無法放下對父親的怨懟,而選擇保持距離,讓彼此的關係更加冷漠。

  2003年,SARS疫情席捲台灣,林儁的父親因肝膿瘍徵候與SARS相似而誤判病情,在ICU一個月的治療卻未及時掌握後遺症的產生,最終父親不幸失明。在這個關鍵時刻,林儁意識到必須化解與父親的隔閡,因為孩子的降臨讓他更加明白,家庭的氛圍會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在一次電話中,父親提到自從母親過世後,每晚都念玫瑰經,希望她在天上過得好,覺得很對不起媽媽,也對林儁感到很抱歉。林儁聽完後,認為該跟父親和解了,他與父親展開坦誠的對話:日子還要繼續走下去,爸爸就不要再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我們就祝福媽媽在天上過得好。林儁坦言,當他講完,心裡的石頭就放下了。這段交流後讓他們的關係逐漸修復,林儁開始理解父親的內心掙扎而冰釋前嫌。

  2010年,林儁帶父親到太極門,成為第一位雙眼失明的弟子。練功後,大大提升生活的品質,13年的練功不僅改善了父親的健康狀況,更讓他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與溫暖。林儁也在陪伴中獲得了心靈的平靜,他回想起陪伴父親的日子,感恩師父給他一次贖罪的機會,讓他和父親有了圓滿的結束。

  在育兒方面,林儁面臨著新的挑戰。他的小女兒苡寧有輕微的文字閱讀障礙。起初,他並未重視這個問題,直到女兒上國小一年級,每天作業寫到深夜11點,才發現她的狀況。林儁決定給女兒接受半資源教育,並在學習過程中全力支持她。

  在這段時間裡,林儁學會了如何傾聽與理解女兒的需求。他選擇放下對標準答案的追求,耐心陪伴女兒走過荊棘,與她一起探索學習的樂趣。即使在女兒面對挫折時,他發現女兒的畫中人物永遠都有一顆笑臉,而堅信女兒心中的火苗沒有熄滅。

  在一次寫週記的考驗中,林儁靈機一動,給女兒一張白紙,引導她自由發揮。他告訴女兒,不須要跟他講話,也不會打擾她,讓她輕鬆自在地寫下自己練陣的感受。出乎意料,女兒在半小時內完成了寫作,從此不再依賴父親的指導。這一刻,林儁感受到孩子的潛力與成長,並認識到陪伴的重要性。林儁形容,這個孩子就像是一顆種子埋在土裡,深到不知有多深,但他仍然每天澆水陪伴她,正將要絕望的時候,她突然就冒出來了!

  隨著苡寧的成長,她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決定放棄特殊升學的管道,考取高職廣告設計科。在高手如雲的環境中,她以每天1張畫從頭苦練,最終畢業展在全國藝術展中獲得第一名的佳績。畢業後,畫作受到TBA(The bridge art)組織的賞識,來電詢問一起合作個展的意願,因為林儁有專案管理的經驗,父女兩人開始四處尋找空間,為此,曾一天喝四杯咖啡,有著和女兒晚上睡不著的共同經歷。2022年9月順利為女兒辦了主題為「找回往日的放鬆」人生第一個個展,開幕茶會中,師兄姊、老師和朋友等近30位來賓與會,苡寧親自主持。林儁認為,這段笑淚豐收的過程不僅是女兒的成長,也是他與孩子之間深厚情感的體現。

  林儁深知,愛與陪伴需要時間的累積,並非一朝一夕一蹴可幾。他相信,在太極門良好的環境浸潤中獲得能量,透過長期的陪伴與支持,孩子能夠獲得面對挑戰的勇氣和能力。林儁強調,父母的角色不僅是提供物質支持,更是情感上的依靠。他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激勵更多家庭,讓愛與陪伴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林儁的故事鼓勵著每位家長,提醒大家珍惜與孩子共度的每一刻,在愛與陪伴中創造生命的奇蹟。現場的來賓陳先生深受感動,表示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視陪伴與理解,讓愛在家庭中延續,創造生命美好的回憶。

相關文章
太極門人生智慧講座 用愛與智慧灌溉孩子的心田 打造魔法花園

【記者蔣一捷/竹北報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位幼教老師都承載...

理解與良心 一位志工對和平的實踐

(記者章函/綜合報導)如果每個人的良心可以跟世界共鳴,是不是就...

高雄市林園區114年重陽節成果展 沈睦森醫師分享樂活人生

(記者章函/高雄報導)為弘揚敬老尊長美德,高雄市林園區公所10...

中秋「賞樂」人團圓 音樂傳遞溫暖與希望

【記者吳芷瑩/台北報導】在中秋佳節團圓的美好時刻裡,10月1日...

「病美人」麗姬開啟自信之門 迎向幸福人生

2025年國慶日當天,太極門台中道館舉辦了一場溫馨的茶會。麗姬...

從焦慮到悠然自得的親子關係

  當孩子成績每況愈下,您是否會憂心忡忡?10月4日太極門環北...

健康養生健康養生
財富贏家財富贏家
智慧人生智慧人生
快樂職場快樂職場
幸福關係幸福關係
熱門索引

健康 財富 智慧  快樂 幸福
婚姻 親子 家庭  職場 公益
文化 養生 藝術  命運 工作
脾氣 運氣 義工  成功 環保
人權 科技 老師  醫生 神氣
空姐 夫妻 婆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