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解析 從陰陽平衡到全面健康生活的實踐
2025-11-13
蔡佩玲指出,現代人對健康的追求往往依賴保健品或前期預防醫學,而中醫則強調「道法自然」,講求陰陽平衡。養生不只是吃保健品,更包括食補、藥補與氣補,其中「氣補」能達到平衡,重新提升整體健康。她分享一位高齡患者的病例,該名90歲長者連續四年患有不同癌症,搭配中西醫共同治療在95歲最終陰陽平衡、恢復健康,此時耳聰目明、行動自如。此例顯示,當身體達到平衡,甚至有可能達到「無疾而終」的理想狀態。
《黃帝內經》提到「不妄作勞」,強調「勞」與「逸」要平衡。在生活習慣方面,蔡佩玲提到,但現代人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特別提醒「低頭族」頸椎過勞危機。她指出,當頭部低垂時,頸椎須承受高達27公斤的壓力,遠超過頸椎正常負擔。長期低頭的不良姿勢,還會降低肺活量,容易
蔡佩玲強調,正確的姿勢與高品質呼吸是日常養生的關鍵。《黃帝內經》提到呼吸也要平衡:吸氣長肝腎功能好,吐氣長心肺功能好。她表示,練太極門氣功,能達到高品質的呼吸,可改善肺活量、促進氣循環,達到充氧與修復的雙重效果,能從「欲病狀態」回到「未病」,是能遠離「已病」的陰陽平衡之道。她年輕時也嘗試過多種運動保健的方式,然而太極門氣功是最簡單有效的養生法。
在運動方面,蔡佩玲提到,運動醫學將運動強度分為五個等級,其中第二等級如游泳、騎腳踏車,基本上安全,但仍須注意姿勢與筋膜健康,避免運動傷害。中醫的「三焦-上焦、中焦、下焦」是負責氣血運行和水液代謝的功能系統。西方的「筋膜」是包覆肌肉、血管、神經及內臟的緻密的結締組織,如網絡般連結全身,牽一髮而動全身。她認為,三焦與筋膜的功能概念相似,皆為身體能量與營養的重要通道,練氣功可有效調整筋膜、通氣血,能促進全身協調,達到身體、心靈的平衡與提升。
「情緒也是養生不可忽視的一環。」蔡佩玲引用美國學者霍金斯的研究指出,情緒能量等級達到500的人可平衡75萬人的低能量,顯示心平氣和不僅有益於自身,更能影響周圍環境。她鼓勵大家練習「我願意」的心態,從無形中提升能量與健康。
「養生不只是理論,更強調日常生活的實踐。」蔡佩玲表示,結合飲食、生活習慣、呼吸、運動與情緒五大要素,並以此五元素檢視自己的養生方式,也提醒大家:「不要等到生病了才開始養生,保持身心平衡才是最好的預防。」

醫學就會26 沉默的器官-肝臟
除舊大掃除 迎新度好年
神龍賀春 慈悲勇敢真智慧的傳承
2025火鳳展翅 璀璨新生
當幸福悄悄降臨
龍躍嘉義福氣嘉滿
搭建世界心絲路
翹家 反思 重逢 與母親的生命對話
彩繪人生的畫布
青春好YOUNG不魯蛇
國之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