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甜蜜藏在「好脾氣」中
鄭雅文
我從小就是個壞脾氣的小孩,好強又頑皮,常惹父母親生氣。記得有一次和表弟吵架,我當場把門一摔,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許久不出來,讓在場的外婆、阿姨及媽媽驚訝不已。還有一次小學時和媽媽堵氣,在學校不肯回家吃飯,還勞動爸爸到學校找我。這樣的火爆脾氣讓父母親十分擔心,深怕我在做人處世上有所閃失,也常勸我要改脾氣,我卻覺得我生氣是因為別人惹我,我沒有錯啊!
這樣「只要不順意掉頭就走」的脾氣伴隨著我一路長大,在求學過程中因成績都還過得去,因此並沒有遇到真正的障礙,反正把書唸好就好了,對於如何與朋友相處這件事,我並不是很在意;再加上家人的寵愛,一直以來我從不曾瞭解「改脾氣」的必要性。
真正的考驗出現在結束學生生涯,進入職場與上司、同事、以及男女朋友之間的相處。雖然交往過的男友都對我庝愛有加,我卻常為一點小事而掉頭就走,讓對方不知所措,最後總是以分手收場,我多次傷心卻還是不知問題所在。而好強的個性與倔強的脾氣也讓我在職場上無法學習新知,總是把別人的好意當成是批評,無法看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因為機緣,在親友的推薦下我有幸進入太極門拜師練功,猶記得入門時,師父曾說人要學會「改脾氣」,因為「脾氣不改惡念在」;那時我想我是否也應該學習克制一下自己,惡語不要那麼快衝口而出,轉而沈默以對;逐漸的生氣後消氣的時間也比以前短了,那時我還慶幸以為自己脾氣改了呢!
直到前年和男友結婚,才發現原來自己所謂的「改脾氣」,原來都是改在皮毛上!當時婚後以為從此就是幸福的開始,但沒想到去年真正開始兩個人的生活時,才發現彼此要適應的地方還真多:從洗碗、洗衣服的方式、鞋子的擺放、連睡覺的位置都有不同的見解,兩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台灣、新加坡)在第三個國家(英國)生活,有時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又回到「掉頭就走」的模式,兩個人吵開時,我常想回台灣算了,何必這麼辛苦在異鄉?
前些天又看他在用我不習慣的方式洗碗,正想開口時,突然想到師父說的「親」是「彼此的辛苦看得見」,「愛」要用「心」感受,想到良人也是為了讓我不要勞累才做家事,並沒有必要因為做事方式不同而覺得不舒服;換做是我,就會渴望一番讚賞而非抱怨,那我又有什麼理由抱怨他呢?想到這裡,趕緊把心中的抱怨放下,更驚覺根深蒂固的脾氣,原來還是會在不經意間隨時竄出;不如己意的惡念,更讓我無法感受到別人的好意!
雖然我和良人有些時候還是會吵架,但次數已越來越少,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則越來越去體會他的用心,看見他的辛苦;而我也發現多去看彼此的好,很多事就小事化無了,現在我正慢慢的體會到婚姻的經營與甜蜜,原來都藏在「好脾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