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愛心天使
吳文欽
吳文欽 2009-07-28
結婚之後,爸媽與我同住。媽媽常為我加班應酬而成為午夜守門員,要等到我進門,才安心的回房去睡。但久而久之,媽媽的擔心成了習慣,不管我是否在家,入夜上床躺不到幾分鐘,便看她來回於客廳與臥室之間,明明很累了,卻腦袋一刻也不得閒,直到天明。媽媽因睡眠不足,體重持續下降,爸爸也常擔心半夜不睡的老婆會有意外之舉,整夜陪著上床、下床,我們這些晚輩看了實在不捨,但也看到了鶼鰈情深。後來媽媽去看了精神科醫師,確定是憂鬱症。服藥後,症狀稍有疏解,但憂鬱症的陰影,始終籠罩著。
有一天,我在太極門練功,恰好聽到師父告訴弟子:對家人要體貼,心更要體貼!我反覆推敲師父的話語,體會到就像家裡小孩受到驚嚇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盡快把他抱到懷裡,嬰兒接觸到父母的體溫,就會充滿安全感。體貼,它該是親人之間最好的互動,老少皆宜,不是嗎?媽媽愛我,我也愛她,為何不透過肢體語言的體貼,直接與媽媽心貼心呢?有此體悟後,一回到家,我立刻抱住還在等著我的媽媽,她有點錯愕;當我再跟她說:「媽媽,我愛妳!」她笑了!從此,抱抱、親親就成為我們家老少間最得意的功課。
師父也常告訴弟子:「親」是看到彼此的辛苦。媽媽患憂鬱症很辛苦,我覺得家人應該提供更多、更正面的力量及氛圍,讓媽媽有更多好的能量去對抗負面情緒。因此父親過世後,我和五位姊妹,包含已當祖母的大姊都輪流來陪媽媽,唱卡拉OK、讀報、變魔術、社交美語,孫子、孫女們也回來跟阿嬤玩。當假日即將結束,每個人抱著阿嬤,親著阿嬤的臉頰說再見時,她常不自覺的大笑,臉上的滿足,像陽光又照耀了我家門房,我們全都是媽媽的愛心天使。
我明白子女的一份關心,一份鼓勵,就是一份無比安定的力量,可以幫助媽媽也可以幫助自己來渡過這個難關,而從媽媽身上我得到了正面力量產生的強大影響力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