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的音樂會
張美蘭
張美蘭 2009-09-22
有了女兒後,只要她想學習的東西,我一定給她機會,所以她從幼稚園中班開始,就學習鋼琴,雖然不是要培養音樂的專才,但該有的練習還是不可少的。她自彈自唱著自己喜歡的歌時,是開心、自動的;但要練習老師交代的功課時,卻常嘟嘟嚷嚷的,讓我費盡苦心。這時我會不耐煩的斥責她,並威脅她乾脆不要學了,把琴賣了,省時又省空間,但她又捨不得放棄。於是一幕幕媽媽催促練琴、孩子不太用心練習,讓媽媽生氣的場景,時時上演著。有一天,突然想到自己在太極門練氣功多年,師父透過各種方法,一再的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們了解,我也無法一次就改正,師父卻從不放棄對弟子的諄諄教導。而我也是經過不斷的反省、修改,才懂得要用歡喜、願意的心面對生活的道理。於是我和老公師兄就修正策略,為了讓女兒開心學習,就充當起主持人及來賓,「讓我們歡迎×××為我們演奏……」「太好了!再來一個!」多次在家裡開起小型演奏會,在喝采聲中,不斷的誘導她多練習,並在和樂融融的氣氛下,愉快的學習。
女兒從小就從表姊、堂姊處,接收所有生活必需品,應有盡有,甚至連小提琴都有,所以在她上小學一年級時,學校有弦樂團的課外社團,她央求我讓她參加,雖萬事皆已具備,但想到催促練琴的辛苦、母女之間的對峙,再想到從此周末也要早起,而且要拎著大包小包趕上課,心中真是百般不願啊!然而想到女兒如此的好學,又不忍潑她冷水,也就勉強答應了。
最初上課時,我這做媽媽的,比自己學習還認真,在家練習時,指正她該這麼站,琴該那麼夾,弓該這麼握,弓要拉直,不可沒力地飄來飄去。然而她只在意下課後,可和同學玩耍,對於該如何表現,她是一點也不在意,即便我如此認真的指導她,她卻顯得不耐煩。這時,想叫她放棄的念頭又起了,享受不到音樂的樂趣,眼中只有不滿和指正,只因她達不到我的標準。正在懊惱沮喪時,腦中浮現女兒一歲學走路的情景,她會反覆的爬餐廳的台階,一次又一次的也不厭煩,明顯的看出她在練習有趣的事,是非常努力的,雖然替她擔心,卻也只能鼓勵和陪伴,畢竟「路還是要自己走」。想想孩子雖然是我生的,卻也有自己的人權,大人應尊重她的選擇,尊重她的學習興趣,這樣她才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細細思量後,發現她的表現也不是真的那麼差,反倒是自己不夠有耐心,不夠尊重她。
有了這樣的省思,我把在太極門學到「轉好念」的功夫,運用在日常生活上,於是我改變了以往的態度,往後的周末,帶著老公師兄的愛心咖啡,拿本雜誌,陪女兒到教室去,悠閒的聽一場場現場演奏會,兩年下來,從「小星星」、「老黑爵」、「天鵝湖」……到最近的「卡門」,真是悅耳、愜意極了!她的學習因我的放鬆及鼓勵而持續成長,而我卻能化責任為享受。
很慶幸我在太極門學到了這麼寶貴的人生智慧,讓我能及時省思,轉變態度,化解了一場場可能發生的親子戰爭,更進而享受人生。現在我對於孩子的教育,總是鼓勵自己:「用心陪伴,耐心等待,放下期待,歡喜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