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己 成就小孩
許雪娥
許雪娥 2009-10-14
生了老大之後,那本日文教養書成為我的育兒聖經,早晚勤讀;的確,兒子就如我羨慕的日本小孩般好養跟聽話--晚上六點上床,早上六點起床;滿三個月後,晚上不再起來喝牛奶;一歲多坐上專屬餐椅,自己吃完飯才會下桌;帶出門去喝喜酒,從來不會滿場跑;三餐、點心正常,不吃市售的糖果零食;上車坐在專屬車上座椅,不哭不鬧。生了老二,有樣學樣,老二也跟老大一樣乖巧聽話。
其實乖巧的背後,在多年後來看,才發現那是專制下的反應。吃完飯才能下餐椅,是因為一下餐椅就沒東西吃;不吃糖果零食,是因為媽媽我從來不買;乖乖坐車上安全椅,是因為一上車就被綁在椅子上。很多聽話的表現,其實是因為如果不聽話,說不定玩具、點心就會被丟出窗外、丟進垃圾筒裡,而且媽媽從不屈服於小孩的哭鬧。
兩個小孩從小一個過敏、一個氣喘,危機成為他們的轉機,為了他們,全家拜師進古老氣功武術門派--太極門練氣功。一年後,全家身體健康不再讓人擔心;而當媽媽的我開始聽進師父的話,正視一件一直沒注意的事:每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父母親也應該尊重。
太極門是一個古老氣功武術門派,師父收徒在於緣份,而且一旦收為弟子,從此視弟子為己出,師徒如同父子的觀念,師父做得徹底。雖說每位弟子都有向好之心才會入門,但師父不只盡心盡力的教誨與引導,更對每位弟子的資質與努力絕對尊重,給我們時間與空間去好好練功,修改心性,最重要的對弟子百分百的相信,相信我們一定能練好功夫,幫助自己。
接受師父的引導,我發現從精於一樣到精於多樣,人的確能有多樣性的發展。就像自己在練功這段時間,不但跟著師父學氣功、武術,還學打鼓,承傳中華文化,更學會寫文章、上台當主持人、做採訪、還寫過電視劇本,每一樣都是以前的我無法想像的。當父母體認並親身做到時,就真的能從傳統框架中父母的角色跳開,給予小孩最大的尊重,願意當一個旁觀者,期待欣賞小孩跟著師父練功的無限可能性的發揮與開展。
當放下媽媽的身段,家中不再一言堂,凡事都能溝通,讓小孩自由發展。個性一陰一陽的兒女,一個散漫、迷糊,不論是吃東西、做事都隨便,但真喜歡時卻能堅持;一個嚴謹、清楚,對什麼事都有主見、認真,但卻常常粗心……不論面對哪一個小孩,我們都用一顆包容歡喜的心看待,陪在一旁,跟著他們一起尋找研究,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一同在太極門練功,經過師父的調教,親子的潛能都被師父激發,媽媽能精於多樣,小孩當然也不差;但他們的未來路,還是得靠自己走,當父母的以尊重感恩,歡喜期待他們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