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較讓婆媳沒問題
蔡淑惠 2011-11-07
當時年紀小,對準備結婚的一切禮俗完全不懂,現在回想起來還真像是在辦家家酒一樣。今天,說要買婚戒,我就去;明天,要去試禮服,我也去;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事要配合,那段時間真是忙,但也覺得很好玩、很新鮮。然而就因為太天真,根本還不了解老公的家庭背景,更不知道他有六個姊妹,也就是說我有六個小姑,婚前我只見過一位,其他的人根本還來不及見面,我就嫁過去了。別人都對我說,我好大的膽子竟敢嫁過去,可想而知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是有多麼繁雜了。
婆婆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婦女,一切都以公公、子女為主,而我是一個外來的人,是別人的女兒。當時小姑們只有二個已婚,一個生了孩子帶回婆家來;我在結婚第二年年底,女兒出生了,因為老公是獨子,女兒成了家裡的第一個內孫,心想婆婆一定會幫我帶女兒,事實上,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婆婆不但不幫我帶,還不太過問孫女的情形,讓我非常的不平,只能氣在心裡、怨在心裡,心中有無數個為什麼?後來,我終於慢慢知道婆婆的觀念,因為外孫是女兒生的,她疼女兒,愛屋及烏,帶外孫是幫女兒分擔,而內孫是媳婦生的。婆婆曾經說過媳婦是別人家的女兒又不是她肚皮生的,沒必要幫我。我原本在工作,只好辭職在家帶孩子。此外,生活上還有種種隔閡都讓我很難過,那時的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覺得非常的委屈,又哭訴無門,經常只有暗自流淚。
七年前,我有幸入太極門,回想往日歷歷,心中卻有不一樣的想法。站在婆婆的立場想,她說的一點也沒錯,我真的不是她生的,不能要求婆婆要像對女兒一樣的對待我;況且婆婆已經帶大了自己生的七個小孩,再帶個外孫,若又要帶內孫,實在是太累了,我不應該將帶小孩的事推給婆婆幫忙。我既已身為人母,就應該負起教養的責任,不應該處處要依賴長輩。此外,婆媳相處難免有些想法不同,有時明明我已用心準備好一桌子菜飯了,婆婆卻又打電話給小姑們相約出外用餐,當然我不在她們同行之列。過去她漠視我這個媳婦的付出,讓我心裡百般不是滋味。現在我會轉念去想:「算了!別生氣,一桌子菜,下一頓飯還可以吃,省事咧!」「不能一起聚餐別計較,有機會我再請大家。」「有緣成一家人,別管人家如何待自己,只問自己心胸放寬待人。」這樣想了以後,心裡覺得舒坦許多。我會有如此大的轉變,都是因為進入太極門練功,在師父的身教言教中,在正向積極的環境中薰陶,學會了轉念與不計較的功夫。師父說要把過去一切的不愉快打包丟入河裡,隨水流逝,我放下已久的成見包袱,頓時十足輕鬆,心安了、心開了,一切隨緣,每天快樂的過日子。
嫁入夫家已過了二十多個年頭,現在已不再為這些小事煩惱,想想自己已經擁有很多,孩子們都已長大,成熟懂事,我懷著惜福感恩的心,謝謝婆婆讓我歷練,讓我可以學會放下和不計較的胸襟。兩年前,八十多歲的婆婆不幸得了老人失智,經常躁鬱症一發作便惡言相向,甚至動手打人,有時一天24小時需要隨侍在側照顧她,把屎把尿、餵飯送茶,照顧病人還真的很辛苦。我體諒她已風燭殘年,還受此病磨,常想她不舒服卻無法表達,超愛面子的她,內心一定更苦。於是我每天四、五次抱她坐上輪椅,推出去公園散步,希望病中的她仍能接觸大自然和人群,希望對她的病情和身心都會有所幫助與改善。師父常說孝順不能等,身為媳婦要把婆婆當媽媽來孝順,因為跟婆婆一起生活的時間比親媽媽還久。長時間陪伴在失智的婆婆身邊,我學會幫自己打氣,昨日總總如昨日死,今日總總如今日生,平心靜氣接受,努力改變,凡事往好處想,相信一切會更好。
現在,不管婆婆如何對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牢記師父所說:痛苦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要痛苦還是快樂自己選。我當然選擇快樂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