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生氣了
劉錫鄹 2011-11-28
猶記得以前和良妻師姊產生爭執時,不管錯在誰?我第一時間在心底深處認定錯的是她,因此開始用三吋不爛之舌對她說教,但她的反應總是沉默。當時的我認定她不明瞭我在講什麼,又不厭其煩的用不同角度的道理來與她溝通;同時期許她能舉一反三,知錯能改。那時候的我還真佩服自己懂得如此多。常常一說就是三、四個小時,而且還覺得這只是一種溝通。她的一句話都不說,讓我覺得她是不用心及不想溝通。因此說到後來,我就會愈說愈氣,覺得「做錯事情的她」怎麼都不好好表達她的誠心認錯呢?於是生氣的我就離家出走,跑到24小時誠品去看書、消消氣,讓她在家好好想一想,反省自己的過錯;同時,心裡靜待她的道歉電話到來。但是等著等著,卻愈來愈生氣,怎麼連一通關心的電話都沒有打來?這時候的我就會更火大,馬上回家繼續跟她講道理,講到我累了,想睡覺了,可是她仍然沒有講出我想要的答案,只好兩人個自沉默入睡。問題,一樣沒有解決。
後來進入太極門練功後,聽到師父說要有「同理心」。這句話我知道呀,書本上也講過,剛開始心裡也自認為我有做到。但是在與師兄師姊聊天分享心得後,才意識到自己所謂的「做到」,其實只是嘴上說說、紙上談兵,完全沒有真的用心去理解「同理心」的真意,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實際做到;即使有,也只是挑著做。夫妻本就成長於兩個不同的家庭,生活習慣與模式自是不盡相同。我屬於反應快又個性急的人,從一數到十很快就數完了;而良妻師姊屬於反應較慢又個性溫吞的人,往往在我數到十的時候,她還在問,那「一」之後是什麼?以往我總會暗自抱怨為何她無法跟上我的腳步及思考邏輯。但是當我開始試著理解我與良妻師姊的差異,才明白處理事情及反應步調不一致無關於對錯,而在於成長環境不同及個性差異所造成。我才開始願意用一顆真心去感受對方的心,設身處地站在她的立場去想事情,於是在日後每一次的溝通中,才懂得放下自己的成見,認真去聆聽良妻師姊的想法,不再只是我的個人秀。她見到我的改變,也漸漸願意講出內心想法,夫妻相處開始有了好的轉變。我和良妻師姊常常會在聊天時分享在太極門裡聽到的好心得,見賢思齊,我們也會試試看。慢慢的一次又一次的分享,我們夫妻的溝通愈來愈好,現在已經很少爭執了。想到這裡,心裡真的很高興,也很感恩師父,讓我真的有機會將「同理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變成真正好脾氣的好好先生。
有次,大女兒告訴我,她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我們從太極門回家後,一家四口圍坐在廚房的地板上,我和良妻師姊分享著各自從師兄姊身上聽來的好心得,兩個小孩在旁吃著點心,而當夫妻倆開懷大笑時,他們也會跟著一起笑,她好快樂噢!我們真的成為神氣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