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與父母緣分
羅衍霖 2011-12-08
約莫兩年前,想想雙親已過八、九十高齡,正需要人照顧,因此我決定搬回爸媽家照顧兩老。沒想到朝夕相處,彼此互動多了,父子之間的溝通卻也屢屢出現了問題。
例如後院有一塊地,父親用來種植一些蔬果,隨著年紀增長,體力大不如前,搬回家後,理所當然由我接手。然而從種植什麼菜、種在那兒?父親總是在一旁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也不管時令、土質,隨時變來變去,我心中起了不耐之心;對於瓜棚的竹子搭架方式、水管的裝置等等瑣事,父親都很有意見,即使我平和的表達想法及原因,父親還是堅持要用他的方式,喜歡指揮的個性,讓我很吃不消,覺得父親無理又固執,常常溝通到最後,老是有溝沒有通,弄得兩人心情都不好。
因為進入太極門練功十多年,平時常利用閒暇,在道館與許多師兄姊泡茶談心時互相交換心得,也汲取不少寶貴的經驗。一段時日之後,我重新調整與父親的相處模式。每當察覺要溝通不良時,就立刻離開現場,讓彼此的心情沉澱之後再溝通,就不會劍拔弩張了。有時為了飲食觀念不同時,我就善用網路資訊,找相關的報導知識,放大列印出來給父親看而不再說理,如此不但少了爭論,說服力也夠。而後我又想到「孝順」的「順」,有時在農作或生活上,即便我的方式簡單又有效,還是順從他,耐著性子依照他的作法去做,例如前陣子父親執意要種木瓜,我告訴他土質不適合,就算種也不能澆太多水,但是他還是堅持要這樣做,於是我就順從他的意見,果然木瓜一節一節的斷掉,父親就知道方法不對了,反正又不是要種來賣,想吃去買就好了,念頭一轉,就不會跟父親起爭執了。
由於父親的個性,總要媽媽做這做那,凡事要按照他說的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去做,弄得母親心中十分不舒坦,不是兩人拌嘴,就是憋在心裡;現在我住在家中,常常吃過飯之後,陪她聊聊天,紓解她心中的鬱悶之氣。母親身體不好,我常幫她按摩,陪著她去看醫生,載她去洗頭,有時逛逛市場,偶爾帶她去打打牙祭,享受母子的天倫之樂。
雖然雙親尚健朗,行動也自如,然而年事已高,他們老擔心旁人知道家中無子女陪侍在側,會趁虛潛入,也擔心另一半會不會有突發狀況,自己無法處理,晚上睡覺總是睡不安穩,自從我搬回家,兩老總算可以一覺到天亮。
凡事往好處想,有時想想父親說話聲音還這麼宏亮,可以騎著電動車四處溜溜,就算固執,健康就好;媽媽還能進廚房煮幾道簡單的菜餚,吃在嘴裡,幸福在心中。我師父常常用故事引導我們要懂得孝順,也聽了許多師兄姊分享如何改變與父母的互動,才得以讓我在父母有生之年,能把握時間與他們相處,陪在他們身旁,讓他們心安,善盡子女的義務,繼續圓滿與父母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