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說話好溝通
葉文傑 2011-12-21
去年九月大兒子升上國中,本以為他會延續小學時的課業水準,但有一次不經意看了他的成績單,不禁讓一把不安的無名火由心而生,我心想:這是什麼成績啊!這樣下去還得了,未來還有高中大學可以讀嗎?正所謂「關心則亂」,帶著怒火把老大叫來,問他哪里不懂,哪些不會,一口氣說了好久,真恨不得能像武俠小說中的情節一樣,把自己念書的功力,一次通通傳給他。就在自己說得口沫橫飛時,突然看到兒子不安又無助的臉,才驚覺自己真是可惡,這麼多年下來都不太關心所導致的結果,為何還要讓孩子承受自己的氣?察覺到這點,我馬上換個語氣跟他說:就從你比較會的功課先看吧!
當靜下心來,頭腦也整個清晰起來,想想如何能對症下藥呢?於是用心觀察了好幾天,發現兒子只是比較不喜歡看書,因此很多時候遇到問題都不瞭解意義,所以不會解題,但再跟他說明後,都能自己去解出答案。所以,我知道他的問題出在哪里了,那就是功課練習太少,所以跟功課的感情不好。只是要如何讓他自願去做練習,這可就比較費功夫了。
很幸運也很感恩的是,我們全家都在太極門裏練功,因為師父教給我們的種種功夫及各種練功方式,都是我們全家所共有的經驗。而且每週往返道館的路上,就是我們家人最好的談心時刻──這時沒有長幼、沒有權威,只像朋友般的師兄姊情誼;很多事情,就是在這種氣氛下,很好溝通,也容易接受。
我想到老大曾參加99年的國慶展演,而且表現很好,我想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於是就利用一次研修後回家的路上問他:「哥哥,去年國慶你練習了多少次?」他回我說:「16次!」我說:「你是去16天,到底練了多少次,你還記得嗎?」兒子說:「每天至少10次以上,所以16天下來,應該有超過160次以上的練習。想想,還真的練了很多次。」我又說:「那你從一開始到後來,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一開始很不熟,而且動作常常在改,所以練得很不順,可是練到後來,只要音樂一下,不論哪個音樂點開始,都能快速反應過來,自己都覺得好神……」兒子說了好一會,又因回想自己練陣過程的甘苦,講得非常開心。這時候老婆師終於受不了,對兒子說:「你爸爸又不知道要說什麼了,轉了好大一個圈,真是讓人受不了。」這時兒子也忍不住問:「爸爸你到底要說什麼?」我這才笑笑地告訴他:「念書也是要這樣子!」兒子聽了點點頭,就沒再說什麼。
但在那天之後他有了一些改變,開始每天安排一些時間看書,也會做些練習題,而且還會主動問題目怎麼解。我知道兒子有把話聽進去,而第二次考試成績出來,主要科目都有明顯地進步,我們大家都很高興有這樣的結果。
經過這次的事件,讓我有一個新的感受。以前我都會說:「讓小孩子進太極門,他們比較會聽懂話,所以比較乖,比較好教。但是我現在才深刻感受到,是我進入太極門後,在師父的調教下,學會說話,所以小孩子才比較聽得懂我的話,因此比較好溝通,問題自然比較好解決。」感恩師父,不但教氣功讓我有健康的身體,更讓我學會親子間有更好的溝通方式。我們全家一起在太極門裏練功,一起在這裏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