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煩惱out 親子快樂in
林純如 2013-03-28
長時間被頭痛困擾,身體常常處於不舒服的狀態,因此我的情緒也不穩定,容易因為小事就生氣。在家裡,只要看到不如我意的事,我就會開始碎碎唸,孩子小的時候不敢違逆我,但等他們上了國中後,就開始反彈,甚至會生氣的說,為什麼很多事一定要照我的規定?為什麼老是問東問西?懷疑他們交的朋友有問題?甚至零用錢不夠,我也不願多給他們,要他們自己斟酌用……,諸如此類,我們的親子關係也就越來越緊張,常常處於對立的狀態,甚至有兩年的時間裡,孩子完全不跟我說話,都透過先生來傳話。
後來,因為先生老闆的邀請,我們來到太極門樹林道館泡茶聊天,讓我對氣功有了認識,也很認同氣功對身體健康的幫助,於是我便和先生一起入門練功。當時沒有想太多,只是很單純地想讓自己的身體能保持在較好的健康狀態。
沒想到,練功才一個月,發現頭痛的次數減少了,吃藥的次數減少了一半。到了第二個月,我的藥量也減少到只吃了兩顆。第三個月,竟然就可以不需再買頭痛藥。我真的好感動!而且練功也讓我的氣血循環變得比較好,早上起床練功後,身體很快就變暖和,手腳也不會冰冷,當那些一起在公園跳舞運動的朋友跟我說:「純如,今年冬天妳的手好溫暖,不像以前那麼的冰冷,氣色也變得比較紅潤,為什麼?」我都會掩不住興奮地告訴她們:「因為我在太極門練氣功啊。」
練功不僅讓我頭痛情況大幅改善,過程中的「鬆、靜」法則,也讓我的心逐漸靜了下來,我開始會提醒自己凡事不要急,也開始懂得自我反省、修改自己的缺點。以前的我,在金錢匱乏以及父母管教很嚴厲的環境中長大,理所當然認為嚴格的管教是為孩子好,所以當孩子開始反彈的時候,我的內心只有憤怒,無法理解為何孩子不服從管教。
但是師父告訴我,因為過去才有現在,靜心思量就會有答案。我開始回想,也許是我對「媽媽」這角色所該負起的責任有太多執著與堅持,加上無法放下「我是媽媽」的身段,因而造成親子溝通不良。我開始試著學習用新的思維和孩子相處,把孩子當成我的朋友,盡可能地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評斷他們,而是尊重他們。漸漸地,我真的發現彼此的關係有了變化。
前一陣子,兒子跟我們說,他想要繼續讀研究所,聽完他的想法後,我只告訴他:「很好啊,那後續要如何做,可以去問問學長。」而不會再像過去一樣,先數落他書讀得二二六六,還要考什麼研究所,或是不斷建議他要讀哪個科系,而是真的把主導權交給兒子,讓他自己去決定。後來,兒子也表現得很好,透過學長的協助,順利地蒐集到很多相關的升學資料。
孩子漸漸發覺我的個性變了,他們對待我以及和我說話的口氣也不一樣了。前陣子在南部讀書的女兒,竟然會帶當地的名產回來給我吃,而且跟我單獨談心二個多小時,交換著彼此生活中成長的想法與體悟,氣氛非常地溫馨和諧,這些都是過去不曾有過的,那種親子間美好互動的幸福與喜悅讓我好感動。
這份喜悅讓我產生了安定感,也體會到缺乏溫暖的管教與說理,只會隔離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唯有放手,真心相信孩子,讓他們有機會做自己,讓彼此都開心,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走在一起。
真的很感謝師父收我為徒,讓我有機會改變我的人生,跟頭痛說掰掰,更讓降至冰點的親子關係可以燃起熊熊烈火,溫暖我和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