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生文武全才 來自太極古門派真功夫
2017-05-14
「如果不是從『心』出發,而是勉強地去做一件事,就會做不好。」廖宜川說,他從小在古老氣功武術門派太極門長大,師父並教導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其中師父曾說:「要把讀書當作遊戲。」,他因此了解必須自己從讀書中找到意義,才能讀得好。
他在學校的許多課程要繳交分組報告,但常常沒人想當組長來整合報告的進行,他就自願擔任組長。遇到彼此想法有衝突時,他不但不生氣,還為了團隊的和諧,運用溝通技巧和組員協調。廖宜川認為:「藉由和不同人合作完成作業,可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廖宜川擔任系排球教練時,曾發生因為訓練方式過於嚴格,造成學弟妹拒絕練球的情形。這件事讓他反省自己:體會到帶人要先帶心,先培養團隊的榮譽感,再用詼諧幽默的溝通方式,讓大家能接受。遇到有人練習遲到,當下也不會指責,而改為一起訂定規則,遲到的人請大家喝飲料,用團體的力量來約束彼此。
練功所得到「靜心」的功夫,廖宜川也善用在比賽上。他參加排球比賽時,也曾在上場前緊張腿軟;但他透過調整氣息,讓自己平靜下來,告訴自己:緊張對事情沒有幫助,只要盡力而為就好。上場後果然就能順利比賽、發揮實力。
廖宜川說,從小在太極門參與各種活動,也積極的投入太極門練陣展演。過程中,師兄師姊分享要有歡喜願意的心;心對了,事情就簡單了,只要有願力,不管扮演任何角色,他都會盡全力做到最好。這讓他練就「精於多樣」的能力,除了課業有良好表現,還能在運動、課外活動和領導團隊上妥善運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