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夏日炎炎 養心正當時

    2023-06-17
 

五代中醫江裕陽表示,夏天最宜養心,適度的曬太陽與溫和的飲食,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溫暖腸胃,多運動,少吹冷氣,才是夏日養生之道。
  台灣夏天潮濕高溫,容易心浮氣躁,室內離不開冷氣,室外不能沒有冰飲, 但如此對抗酷暑,其實猶如過與不及,都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五代中醫江裕陽在6月8日空中講堂快樂養生涼一夏」中表示,夏天最宜養心,適度的曬太陽與溫和的飲食,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溫暖腸胃,才是夏日養生之道。

  如何能知道分辨自己體內是否濕氣重?江裕陽表示,一般的舌頭是一點點淡淡的薄白苔,而體內濕氣重的人,舌頭是黏黏的厚白苔。其實冰飲並不是對抗酷暑最好的選擇,因為天熱皮膚血管會擴張,整個氣血往身體的表層跑,陽氣外盛內虛,此時冰飲進入溫暖的腸胃,就如同桌子上裝著冰水的玻璃杯一下子就冒出水珠,人體一旦濕氣重就會產生疲累感、沒有食慾,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大便濕軟,黏在馬桶上沖不乾淨,所以要預防內濕,就是要少吃冰冷的東西。

  夏天雖天氣熱,卻可趁時節排除人體在秋冬累積的寒邪之氣,江裕陽提到,開冷氣雖可以降溫,但同時也會降低濕度,皮膚不但會比較乾燥,病毒也比較容易侵入,因長期待在冷氣房裡,身體循環不好,血管收縮緊繃,進出頻繁更容易產生類似感冒症狀,如頭痛、黏膜乾燥不舒服等。他提醒,身體排毒有2個管道,一個是流汗,一個是排出大小便,排毒的管道被堵住就容易產生疾病。

  夏日出遊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會中暑,江裕陽表示,中暑的症狀有輕重之分,輕症比較好處置,要在體溫還不是很高時,趕快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甚至可以吃西瓜、吃綠豆降溫緩解中暑的先兆,若體溫升高,進而出現汗流浹背、臉色蒼白、血壓下降、噁心等症狀,這個是中暑的現象,宜趕快就醫,此時毛孔全開一定要注意保暖。

  江裕陽表示,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夏天天氣熱,常流汗,濕氣比較重,人會感到胸悶、氣、沒有精神,要馬上補充能量,這是養心的概念 ,所以總的來講就是讓自己脾胃好一點,所謂藥食同源,民間以蓮子、茯苓、山藥、 芡實四神湯幫助去除體內濕氣,調理腸胃,加上大腸、小腸和豬肚補充蛋白質,所以夏天就是要注意預防濕氣,冷氣不要吹太久,多多運動,夏天陽氣盛,要借這個機會趕快排出身體的毒素。

相關文章
常保身心健康的關鍵密碼

【記者韓森/台北報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僅是不生病,而是活得身...

世代親子衝突多 「正面思考」是家庭幸福關鍵

【記者伍鈴伊報導】在少子化與各種壓力的世代,許多家庭面臨親子溝...

助人助己最快樂

【記者葉 芳/桃園報導】忙碌的工作、快速的生活步調,是否壓得你...

太極門親訪團全球第114國良心文化之旅

太極門親善文化訪問團2025年良心文化世界之旅,4月踏上第11...

健康智慧的選擇 開啟自信樂活人生

【記者葉 文/桃園報導】台灣預估2025年底邁入超高齡社會,如...

夫妻同心找到生命的春天

【記者文心蘭 /台北報導】太極門南港道館於8月10日舉辦「找到...

健康養生健康養生
財富贏家財富贏家
智慧人生智慧人生
快樂職場快樂職場
幸福關係幸福關係
熱門索引

健康 財富 智慧  快樂 幸福
婚姻 親子 家庭  職場 公益
文化 養生 藝術  命運 工作
脾氣 運氣 義工  成功 環保
人權 科技 老師  醫生 神氣
空姐 夫妻 婆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