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銘校長:良好品德教育為先 學習社會責任 期勉未來貢獻社會
2024-02-17
「我是教育工作者,對於整個教育的百年大計非常的重視,教育最根本就是有品德教育跟專業教育,而品德教育的養成當然是非常重要。」陳奇銘對於現在年輕人被稱之為草莓族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現代父母在愛子心切下,多會讓孩子從早到晚學習許多特殊課程。多元的環境較之過去單純年代所承受的壓力可能高達二十倍,應該循序漸進地開導,不應再苛責。所以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會從頭到尾去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先釐清問題根源,如果是小孩有過失,當然一定也是幫他解決問題,但要先讓他知道某個部分錯了;如果是學校有過失,學校要全力去解決這個問題。
陳奇銘指出,企業有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大學有US(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都是屬於社會責任。真理大學長期培養的志工,就像在台北與高雄的世界運動會,不但是大專裡派出的志工最多的,更受頒教育部的優良獎項。此外,他在上任時就成立校友總會,後來在六都成立各分會,以及傑出校友會,校友會就會到學校照顧學弟妹;平常除舉辦講座外,更結合國際扶輪社跟國際獅子會的社團,成立校園獅子會跟扶青團。他表示,未來國際良心日的模式可以結合校友的力量,把這些單位變成基本的會員,帶領學校的學生,因為學校有很多志工,他能成為典範,推到全世界各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