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暢談夏季養生 讓身心輕鬆快樂一夏
2024-07-07
廖健琮提到,夏季分成兩段,是夏與長夏,五行養生之道對應的季節,夏天屬「火」,在人體為心,長夏屬「土」,在人體為脾胃。《黃帝內經》說天人相應理論是指自然界一年四季的變化,直接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所以人體須要調整以適應季節的變化。
廖健琮說明,夏季對應「代表器官是心,心是君主之官,掌管身體內部氣血運行」,人體的心火旺盛,養生重於養心氣。夏季養生容易受到暑邪、火邪、濕邪的侵害,人體的小宇宙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如中暑、口瘡、腹瀉、腸胃不舒服等問題增多。
廖健琮表示,「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脾主長夏」喜燥惡濕,脾胃保健長夏要防濕,在台灣的夏天濕熱多雨。濕熱的天氣容易造成脾胃功能下降,出現消化不良,導致腹脹、食欲不振,口淡無味、甚至胸悶想吐,大便濕軟、水腫等問題。
廖健琮也談到,最晚仍不應超過子時,作息晚睡早起,午間可適當的休息,保持下午的精神狀況。出門時,注意觀察太陽日照強度,要防曬、避免中暑及補充水分,建議穿著淺色、透氣的衣服。他提醒在屋內避免長時間直接對著冷氣或電風扇。
廖健琮更進一步提到,夏季也有像是六味地黃丸的三補三瀉。三瀉像是有關情志的管理:首先要以「清」為主,清心以安神,避免心火過旺,保持冷靜,避免情緒激動,或引起煩躁、疲倦無力等症狀。其次,
廖健琮強調,夏天應避免過度攝取冰冷或是性味寒涼的食物,以免損傷陽氣。因為人體須要不斷地運作產生熱量以保持體溫,相對消耗更多的能量與氧氣,尤其避免在體溫過高時立刻飲用冰水。他也建議減少飲用含糖的飲料,以避免血糖劇烈波動。在飲食方面,選擇當季紅色蔬果,紅色入心,養心好食物,夏日養生要清熱利濕、消暑解毒、養氣滋陰。
廖健琮提到,許多人覺得回到標準體重很難,過去半年他將每日的一餐換成真正的原型的食物,漸漸讓身體輕盈了7公斤,改變一餐的飲食習慣,身體就慢慢出現變化,當身體習慣某些食物後,以前甜食對他的誘惑也不再了。
廖健琮透過練氣功養正氣讓身體更健康,在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經由三種不同的「境、靜、淨」來調整自己;透過心境自然順,使工作變得更輕鬆,過透心靜自然生,安靜使決定更加明智,透過心淨自然清,讓身心變得更清爽。他體悟到改變心情、轉換看待事情的角度,其實快樂很簡單,學會減法與簡單,卸下身上的重擔,讓生活變得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