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相待,化解衝突 用愛、和平與良心共築美好家園
2025-10-09
台南市議員蔡宗豪:公共政策以良心為核心 用行動守護和平
蔡宗豪指出,「和平」並非遙不可及的理念,對從政者而言,是落實在日常政策與服務中的價值。他以改善行人路權、增設U-bike站點、調整交通號誌、校園廁所翻新及災後排水改善為例,說明以愛與良心推動公共事務,能保障市民安全、資源公平與生活尊嚴。蔡宗豪也分享發起愛心乾糧活動、支持滑輪溜冰選手爭取場地與資源的經驗,強調守護社會安定與促進世代共好,需要民意代表真心傾聽、尊重多元意見,讓愛與和平落地生根。
外勞議題需愛與和平 學者籲政府與社會共創友善環境
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余明助分享多年管理外籍移工經驗,指出語言隔閡、文化差異與制度缺陷易造成移工心理壓力、社會疏離與職場衝突。他以泰國與菲律賓移工爭執導致手臂受傷,以及主管觸犯宗教禁忌引發罷工事件為例,強調若能以尊重與包容化解文化誤解,許多憾事就可避免。他肯定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長期推動「愛、和平與良心」的理念,建議政府健全外勞制度與跨文化教育,企業提供友善職場與心理支持,社會鼓勵交流,讓愛與和平落實於多元社會。
屏北三鄉三部落共創和平校園 長榮百合國小承載希望
屏東禮納里由三個原住民遷村部落組成,創校時依傳統解哀儀式需致贈鐵鍋向上蒼與祖靈稟報有驚擾之舉,但三個部落對致贈對象各有意見。經過長榮百合國小校長陳世聰協商後以傳統領域認定,並逐一拜會各部落大頭,展現誠意,最終獲得共識與全力支持。陳世聰表示,過程中他們深入舊部落、參與文化活動,讓部落感受到學校致力共好的決心。他強調,化解歧見來自真誠與尊重,創校過程成為愛與和平的實踐,長榮百合國小就像「諾亞方舟」,承載地方的希望,也象徵三部落攜手共創和平共榮的未來。
多年心結一抱化解 志工分享愛與和平從家庭做起字
今(2025)年7月隨太極門親善文化訪問團赴加拿大多倫多推動愛與和平的志工譚傳慧,分享她同時也在旅程中化解家人多年心結的故事。因為家族紛爭,她的先生與小姑先前有過不快。此次前往多倫多,譚傳慧想起太極門師父曾經說過:「不管是善緣還是惡緣都要善了。」於是她多次訊息邀約定居多倫多的小姑碰面,希望能面對面化解彼此心結,但始終不得其法,不免讓她心生挫折。師兄姊鼓勵她「念念是好念」,保持善意,「信心、耐心、恆心」很重要。她再數度主動表達「從台灣千里帶來的心意」,最終感動小姑夫婦前來道館,見面擁抱、互贈禮物。她說,這段經歷讓她深深體會到善念能融化隔閡,愛與和平的信念終能打開緊閉的心門。
身教、言教傳善念 在教育中落實共好
幼教老師葉金茵回憶童年的水災經歷,母親一邊清理家中積水,一邊以客語俗諺提醒天災威脅:「毋驚七月半个鬼,淨驚七月半个水。」災後母親不僅清理自家門前水溝,還挽袖打掃整條巷子,教導女兒「風水好,毋當心肝好」。長大後,她也從師父洪道子博士引導「要好,就大家一起好」的理念中再次得到啟發。葉金茵將這份價值帶進幼兒園,教導孩子撿拾落葉、保持環境整潔、協助同學合作。她相信,善意雖小,但能代代傳承,凝聚守護家園與社會的力量,落實共好理念。
五位分享者從政策、跨文化交流、家庭經營與教育面向,展示愛與和平可落實在日常一念一行中。真心相待、彼此尊重,衝突可化為合作,社會更加祥和,共築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