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門親善文化訪問團汶萊行 青年世代以愛與和平點亮世界
2025-10-22
【記者詹金華/綜合報導】太極門親善文化訪問團數十年來走訪全球百餘國,以文化交流推動「良心、愛與和平」的理念。2025年8月,在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帶領下,親訪團來到第120個國家——東南亞的明珠汶萊,寫下全球和平行腳的重要里程碑。這場文化之旅不僅促進國際友誼,也見證了青年世代在良心教育與師徒引領下的蛻變與成長。
來自台灣頂尖理工科大學的大四學生王楷育,自七歲起便隨家人一同在太極門練功。早產的他體質虛弱、情緒起伏大,入門後卻在氣功修煉與師父教誨中,找到身心平衡的力量。從一年看病多次到如今幾乎不再動用健保卡,健康的改善讓他深信身心的連結之妙。
王楷育說,以前自己脾氣急躁、容易衝動,現在懂得「先吸吐、靜心」,因為「靜能生智慧」。他學會在行動前釐清輕重緩急,處事更沉穩理性。這幾年隨師父出訪希臘、土耳其、加拿大、美國及汶萊,讓他體悟到愛與和平是不分國界、種族與年齡的普世價值。「每個人都有一顆嚮往和平的心,師父用行動告訴我們,和平要從自己開始。」
汶萊行後,王楷育變得更開朗、樂於助人,學會調整說話方式,用真誠與善意感動他人。他笑說:「以前我講話太直,現在會先想對方能不能接受。」在弘揚活動中,他也深刻體會到「說話是一門藝術」,用良心與智慧溝通,才能牽起人與人之間的手,走上共同修行、共渡的路。
另一位年輕成員王鈺然,則用自己的故事詮釋了勇氣與成長。出發前兩週,她臨時被指派為汶萊理工大學校園論壇主持人。英文能力的不自信讓她焦慮不安,但在師兄姊鼓勵下,她決定勇敢面對挑戰。
她用兩週時間不斷練稿、修改,直到出發前一天仍準備到深夜。雖然後來論壇因故未舉行,但她卻從中學會「放下得失心」,明白「每一個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國中到大學,王鈺然是校內運動與學藝的常勝軍,但性格謹慎、害怕犯錯。入門練功後,她逐漸放下完美主義,學會面對挫折。「以前我覺得跌倒是失敗,現在我懂得蹲低是為了跳得更高。」她笑著說,這次汶萊行雖有意外,卻讓她更加堅定信念,也懂得感恩每一段過程的意義。
理工背景的陳奕正過去給人酷酷、沉默寡言的印象,然而這次出國弘揚,卻讓他的人生出現巨大轉折。他說,最讓他驚訝的是在街頭推廣活動中,兩位原本沒意願連署的民眾,在同組師姊改變說法後,不僅簽下連署,還主動要求合照。「短短五分鐘,人的態度居然可以改變那麼多,我才真正懂得『說話的力量』。」
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師父的一句話——「要笑」。他開始提醒自己與人互動時保持微笑,「笑的過程中,人自然變得柔軟,別人也比較容易親近我。」從不擅交際的他,學會以真誠待人,體悟到「只要心裡有愛,即使一個眼神也能讓人感受到善意」。
這次汶萊弘揚行讓奕正體認到修行不是空談,而是生活中不斷修改與成長的過程。「人就是要學會修改,習慣修改就不會高傲,也才懂得感恩。」
青年世代的和平火種
王楷育、王鈺然與陳奕正三位青年,見證了太極門教育的深遠力量。這個古老門派以「修心、養性、止戈為武」為核心,培養弟子從自我修煉出發,進而推動愛與和平的實踐。他們在家庭、師兄姊與師父的關愛中成長,學會「先求內心和平,才能帶來世界和平」。
洪道子博士強調,真正的教育是全人教育,是讓人喚醒良心、活出愛與智慧。太極門弟子多年來在世界各地透過文化交流,讓「良心、愛與和平」的理念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