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基隆市議員王醒之呼籲,推動縣市發展是成就彼此
2023-10-02
王醒之談到他對和平的看法,他在腦海裡面會浮現各種和平的圖像,然而和平的反義詞是暴力、戰爭、歧視、仇恨、霸凌、壓迫,甚至是剝削等詞彙,但非和平的事,似乎從未在日常中消失過,這可能會發生在階級、種族之間,在現今的社會,更常發生在學校班級或者是就業職場之間。他表示,認真思考為什麼人跟人之間會發生這些問題?是因為非和平的對待彼此。一個人對他人施暴,或歧視另外一群人,或是帶著仇恨在看待別人,甚至於因仇恨而霸凌別人,這些起因可能是來自於競爭。
王醒之認為非和平的事,不只發生在人跟人之間,也發生在城市與城市間。他以基隆市為例,歷年發電廠污染的排放都是留在基隆,只有部分的電力是供給基隆自用,主要還是輸送到其他縣市,當一個縣市得以被成就,另一個可能被剝削,是否應該思考縣市間彼此對待,要如何平衡且對等的?
王醒之提到基隆市的土地面積排名在台灣是非常小的,人口只有36萬人,難以想像全臺灣有三分之一的焚化爐的飛灰掩埋在境內,焚化爐飛灰是強酸強鹼,甚至有劇毒的成分,基隆的環境成本不斷的在付出,何時縣市之間能想出辦法發展彼此合作,而非彼此剝削的關係?他期待縣市的發展應該是成就彼此,而不是以鄰為壑。
王醒之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這議題,不只是呼籲「充滿愛與和平」,只有「具體的行動」,才能做到人與人、種族與種族、階級與階級,甚至縣市與縣市、區域與區域之間,都有更平等的對待。
王醒之表示,在短時間之內很難做到公平對等的關係,但希望透過各式各樣不同對話,讓彼此在異中求同,當務之急,只有透過不斷的行動往前推進,透過參與公共事務取得權利,用和平方式來舒緩或解決問題,以和平替代對立,讓非和平的行為與思維模式有機會慢慢地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