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門屏東道館開館 分享太極鷹王的愛禽觀
2024-03-22
孫元勳從事老鷹保育研究近三十年,111年度獲選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並曾榮獲第47屆休士頓國際影展電視紀錄片類金獎(GOLD Remi Award/WorldFest-Houst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熊鷹英雄》主角之一,並在91、103年分別與雪霸國家公園共同發表《雪霸的鴛鴦奇緣》和《暗夜謎禽-黃魚鴞》兩部生態影片。
孫元勳因研究貓頭鷹和熊鷹兩種大禽,因而有「太極鷹王」的暱稱。他談到,鳥類和人類的行為有許多相似之處,人類關係裡免不了的爭執,在鳥世界也有吵架現象;另外在動物界也會看到溫馨有情的一面,比如母熊鷹半夜怕小熊鷹著涼,會用羽翼為其保暖,感受到動物界慈母對孩子的疼愛。
孫元勳指出,熊鷹被原住民視為祖靈之一,所以傳統習俗會將其羽毛視為階級的象徵,或使用在部族領袖婚聘中,近年來,因為配戴羽毛的嚴謹規範式微,因而造成不當獵捕,另外,猴子會破壞原住民的農作物,而熊鷹又是猴子的天敵之一,所以他和原住民溝通不要獵捕熊鷹,以達成生態平衡,近幾年也結合工藝師積極推廣仿真羽毛,以減少獵捕行為。
孫元勳也提到,近年來受到矚目的狂犬病問題與熊鷹的關聯性。他表示,幼獾是夜行性動物,但若罹患狂犬病會作息大亂,白天也會出來活動甚至咬人,而熊鷹是白天的猛禽,可能因此捉到患有狂犬病的幼獾。雖然因為有跨種的間隔,傳染給人類的機率不大,目前不用太擔心,但若不小心被野生動物咬傷,建議還是去打狂犬病疫苗。
孫元勳表示,因為研究鳥類須長時間待在野外,讓他疏於照顧家庭,幸好妻子的幫忙,讓他可以專心攻讀博士和研究;不過也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妻子生完第一胎後得了產後憂鬱症。還好後來全家都到太極門練功,不但變快樂了,家庭氣氛也變好,彼此關係更緊密。
本於學者的探究精神,孫元勳也會找文獻及數據來佐證練太極門氣功的好處,他指出,研究資料顯示,打坐和靜心可以促進健康,有公司帶領員工每天打坐半個小時,提昇了公司產能。太極門功法可以達到放鬆,讓身體平衡。孫元勳表示,人類因為醫療進步延長壽命,但是生命的品質未必提昇,所以活得健康很重要,因為在太極門練功筋骨柔軟,他62歲還能爬三十公尺高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