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和平的良心文化是促進永續發展的新契機
2024-05-30
太極門掌門人暨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副主席洪道子博士致詞表示,58年以來,帶領世界之愛和平總會與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自力自費走過全球103個國家,以文化交流的方式,與世界上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們互動,推廣用愛與良心促進和平文化,建立起無國界的真摯友誼,
台灣基督教福利會研發中心主任周玲朱表示,在因緣際會之下承接了真理大學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牧師樓的空間,因為被它美麗的建築設計和整體環境所吸引,決定重新注入生命,透過精心規劃,除了保留古蹟原貌及歷史意涵,更將其活化運用。身為環保團體志工,她非常重視友善環境的理念,便利用環保回收材質製作藝術品和壁畫,重現百年歷史古蹟的風采,還為周邊的鳥類和花卉植物保留了大自然的空間,實現環境教育的目標。在進駐營運前,她和工作團隊不僅深入研究了牧師樓的歷史脈絡,計畫將其轉變為文化創生基地,也將環境教育融入,邀請小朋友參與活動,也與真理大學的學生合作。
周玲朱提到,聯合國把文化加入SDG的永續發展的目標中,文化資產是全球永續的核心,重視綠色建築工法及環境的維護,結合社區參與帶動社區空間的活化以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她呼籲各界參與共同努力推動空間活化,利用文化資產、環境教育及身心靈治療等多元功能,讓在地文化創新變成社會的發電機。
藝術家楊慧蓁提到,畫畫的時候,能放下腦中的思緒,心會平靜,看待事情不會有太多的棱角。即使創作遇到瓶頸時,心有定力能生智慧,去除煩惱即生菩提,就會想出辦法突破繪畫的技巧,找到解決的方法。
楊慧蓁參與了2024年藝術博覽會,創作靈感來自以「旅行」為主題的延伸創作,她強調旅行能對藝術有所啟發,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空記憶與片段。她的作品是展現以前在法國鄉間寧靜湖泊與質樸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將影像轉化為美彩畫作,呈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探索。此外,她也提到在西班牙朝聖之旅的經歷,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旅行者,在大雨中涼亭下交流共度一段難忘的時光,從水映射天、地、樹等意境中,領悟到水能滋潤孕育萬物,深化她對藝術無國界特性的理解。她認為藝術能消除語言障礙,打破國際間的隔閡,促進跨國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並欣賞不同文化的美,再推動視覺藝術於教育和心靈治療中的應用,帶動更開闊的胸襟及相互溝通與理解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