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的機會教育
林麗梅 2012-03-03
讀小學時,老師總是教導我們要拾金不昧,凡是撿到錢或物品,就要送到訓導處,而且會被登記起來,每學期末還會特別在結業式上,嘉許這些拾金不昧的學生,當時我不懂拾金不昧的意義,只是知道老師說「這是一種美德,是好的表現」,而且可以登上升旗台領獎狀,很酷!所以我真的連撿到1元也交給老師,有時候還被同學笑,撿到錢不拿去買東西吃,或據為己有存小豬,真是好傻好天真!其實對於沒什麼零用錢的我而言,撿到錢就好像中樂透一樣,可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我也不為所動,因為我相信:「老師教我的是對的!」
在太極門練功多年, 師父讓我明白「拾金不昧」的真正意涵,我才了解原來拾金的「昧與不昧」,是人性對於「貪」的考驗,以為把撿到的錢放進口袋沒人知道,卻騙不了解自己的良知。「萬惡由心起,萬善由心生」,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有捨才有得,做人做事都要能頂天立地,清淨自持,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這樣才是真正既富且貴的人。我忽然對於自己的小時候被嘲笑的誠實,感到驕傲與安心,也更加嚴謹要求自己的所作所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因為師父的引導,使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注意這方面的教育,兒子平日雖然很有理財觀念也很愛錢,但在家揀到錢從不敢據為己有,都會據實以報,還給長輩或父母。但有一次孩子回家很高興的說:他今天運動時,在籃球場撿到5元,因為不是在學校撿到的不能交給老師,錢太少也不方便交到警察局,所以應該可以存小豬,我即刻和孩子機會教育,請他將心比心,讓他知道也許遺失5元的人,也在急著找錢,雖然不知道是誰掉的,不能還給別人,但也不能若無其事當作自己的,而且我聽過一個關於這輩子偷摘別人1個楊桃,下輩子要還100個楊桃的故事,如果他拿了這5元,下輩子可能要還100個5元,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做人不該貪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兒子聽明白了,卻很苦惱的問我:「應該要怎麼辦?」我告訴孩子既然不知道主人是誰無法歸還又不能占為己有,不如幫助主人做善事,捐出去吧!兒子馬上想到便利商店有捐贈箱,即刻拉著我去便利商店,高高興興的把錢投進去,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從此以後他若撿到錢都會去便利商店捐出去,甚至連自己辛苦幫忙做家事賺到、存到的零用錢有1元、5元的也順便投進去。
我很高興孩子有學到拾金不昧的意義,師父也讓我了解「貪」字的意義,孩子雖小,他很重視錢財,但不會貪心,也不會吝嗇,也了解要靠自己努力,不存僥倖心理,因為師父的引導讓我有機會教導自己的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並引導他朝正向的人格發展,相信他以後長大會是一個明辨是非,身心富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