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父母報親恩
周貝盈 2012-03-25
那一天,師父告訴弟子要想一想什麼是「老人嬰仔性」,當下我明白了一件事──當我還是孩童時,父母是我的一切,我的避風港、我的天、我的地、我的世界,而此時,該是角色互換的時候了,我要把近八十歲的父母親當「嬰仔」來疼惜,而對於男友的父母,我也願意用同樣的心意來對待他們。
聽完師父開示離開道館回台南的路上,我將體會到的感受與男友分享:「老媽(男友的媽媽)年紀很大了,所以才會很難溝通、越來越任性,我們不能把她當大人看,要把老人家當嬰仔來惜,嬰仔是無法用講理的方式來溝通的,只能用疼惜的心來待她,我會約你弟媳大家一起抽空回去高雄看她、陪她說說話。」男友聽了也非常感動;一路上,我們就是用這種感恩歡喜的心情,開著車回台南。
有一次放假回家,睡夢中突然聽到一陣陣的啜泣聲,醒來才發現爸爸憂鬱症復發,他一直摸著胸口,說很悶、很不舒服、頭很暈,手持著西瓜刀要保護自己,非常沒有安全感。而且還有很多負面想法,邊說邊哭,傷心念著已往生的大哥,擔心大哥的兒子無依無靠,還要我安心地回去台北上班,也不要告訴小弟他病發,他不想造成小孩的困擾。
雖然過去父親憂鬱症復發時,我皆不在家,從未有處理或照顧他的經驗,但在那當下我明白要把爸爸當「嬰仔」般地疼惜。我告訴他,喝些溫水、躺一下、休息一下,並牽著父親的手讓他安心,幫他蓋被子,還不時地起床看他;到了早上,就請他用早餐,用餐後請他吃藥,他卻說:「這些藥吃了會上癮、也會有抗藥性,吃了有副作用很不舒服,我不要吃。」我就告訴爸爸:「你乖乖吃藥,我就不告訴小弟你又發病。」爸爸聽了後,就很配合地乖乖吃藥,一連三餐都按時服藥。隔天,回 到台北上班的我打電話回家問爸爸的狀況,媽媽說,爸爸睡得很好,而電話的另一端也傳來爸爸的最愛──卡拉OK的歌唱聲,就這樣把爸爸當「嬰仔」來疼惜,爸爸又恢復成「開心老人」了。
這讓我想到,今年內政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少子化」與「高齡化」逐漸浮現,不到2027年,未來台灣的年輕人可能得一個人養兩個老人,年輕人若不能學些智慧來照顧老人家,真的會成為沉重的負擔。
我的人生路上,因為有一位引領我人生大道並開啟我智慧的師父,時時提醒我人生務實的重要,更讓我能渡過許多人生關卡,真的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