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傾聽孩子的聲音
龔乾權 2012-05-25
未到太極門練功前,處理學生的問題不論是打架或偷竊,都是問清事情的原委,之後就用斥責、說教再用教鞭讓學生心生警愓,當然糾紛會暫時獲得解決;但是過不久,同樣的事情仍會一再發生,未能根本解決學生的問題。因為我只關心發生的事情,未能體會學生不平衡的心,事情易解決,但是學生內心的困擾或渴望未能獲得關照及滿足。
在太極門練功的過程中,讓我學會同理心,因此,我開始先傾聽,不批判,聽懂學生內心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學習接納他們的表達。處理過程以學生的需求為主,不再用老師的權威強迫學生接受大人的價值觀,當然處理的程序較繁瑣,但是問題比較能根本解決。
有一年帶到一位個性較火爆的學生(可說是班上最大尾),這個孩子只要和同學發生衝突就是用拳頭解決,令同班同學都非常怕他,犯了錯更是恐嚇同學不准向我打小報告,和同學打架是常有的事;但是有一天,這位學生卻哭哭啼啼地來向我報告:「老師,有人打我。」這下我可楞住了,平常都是欺負人的,怎會被打得淚流滿面?看他哭得很傷心,我先問他受到什麼委屈?原來是因為打躲避球和別班學生起衝突,接著我陪他下樓找對方調解,沒想到兩人見面,像見到仇人一 樣,當著我的面就立刻再開打,兩人扭打成一團,好不容易才被同學架開,只好讓雙方先回教室冷靜一下,午休再調解。
到午休時間,我請他們兩人一起到小會議室商討衝突解決之道,起因是我們班學生帶來的一顆躲避球被對方踢破,聽完雙方的陳述,當然雙方都是堅持己見,不互相道歉,球被對方踢壞了肯定要賠,但是對方堅持不賠。
看到雙方火氣甚大,這下我突然靈機一動,我提議:不如我們先一起到福利社吃冰棒,消消暑,如何?當我請他們自己挑選愛吃的口味時,看著他們靦腆的樣子,和他們暴力相向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吃完冰棒,氣也消了,我們再到小會議室商討解決辦法,沒想到對方竟然爽快一口答應會賠償一個新的躲避球,但是他告訴我現在沒有足夠的零用錢,要存夠錢才能買,我告訴他沒關係,球由我先出錢買,錢可慢慢還。
最後雙方握手言和,也一起打球,到畢業都未再起任何衝突,事後我才知道,對方也是他們班最大尾的,因為打躲避球常和同學起衝突,因此他們導師嚴禁打球,帶的球一律沒收或放氣,才造成他內心不平衡。
教育現場,問題千奇百怪,但是多一點耐心、傾聽和接納,加上一點突發奇想的創意,對解決問題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